汉主十离宫,凉至花尽歇。
面面窗玲珑,烟纱印秋月。
天公顾我笑,手弄双玉玦。
但笑不肯留,去若流云没。
忧来抱团扇,扬颦望丹阙。
【注释】
怨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怨恨。此诗为《乐府诗集》所收录,属《杂曲歌辞》。“十离宫”句:言宫中建筑众多,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凉至”句:言秋末冬初,天气转寒,花事已尽,残败不堪。窗玲珑:指窗户雕饰精美。烟纱:喻轻纱。印:映照。秋月:即秋月之景。“天公顾我笑”句:天帝看见诗人在作歌,觉得可笑,所以笑着把玉玦扔下。双玉玦(jue):古代的一种玉器。此处代指玉佩或玉环。“但笑不肯留”句:说天帝看见诗人在唱歌,就笑着把玉玦扔下,表示不愿留下。“去若流云没”句:说天帝看见诗人在唱歌,就笑着把玉玦扔下,像云一样消散了。流云,喻天帝离去如流水般无影无踪。“忧来抱团扇”句:说忧伤来临,诗人就用团扇遮住面,用眉黛画出愁眉。团扇:圆形的扇子,用来遮挡阳光、风沙等物,也用来比喻女子的美貌和忧愁。“扬颦望丹阙”句:说忧伤来临,诗人就用手托着腮,抬头望着宫殿的丹梁彩画,意思是盼望能见到君王。丹阙:指宫殿上的红色屋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宫女孤独哀怨的怨歌。诗以抒情为主,语言朴素流畅,风格沉郁悲凉,是汉魏南北朝时期文人五言古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首二句写宫女们身处华丽的宫廷之中,但内心却是一片孤凄。“十离宫”,点出宫殿之多;而“凉至”,则见时序已入深秋。“花尽歇”,意味着花事将尽,残败不堪,进一步暗示出宫中生活的空虚无聊。这两句诗虽然描写了外在的环境,却处处透露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接着三、四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宫女们面对雕饰精美的窗棂,看到透过窗棂映入室内的秋月,自然会想到自己在宫中寂寞的生活,以及与外界隔绝的痛苦。“烟纱”“秋月”,都是眼前所见,但却勾起了她们对往事的回忆。“手弄双玉玦”,是说自己想起了当年君王赠给的一对玉佩,而今它却成了自己的负担,令人心酸。“天公”二字,既指天帝,又含有讽刺之意,表明自己的命运完全由上天决定。这两句诗通过“弄”字和“笑”字的运用,写出了宫女们内心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她们既想得到天帝的怜悯而留于身边,又害怕天帝的嘲笑而不得不走的心理活动。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正是这首诗的主题所在。
中间四句,直接抒发了宫女们的怨情。开头一句“面面窗玲珑”,是说自己面对着玲珑剔透的窗棂,感到十分孤独。这四句诗连用四个“窗玲珑”,强调了环境的幽美和自己处境的凄凉,同时也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接下来四句又从正面写她们的心情。“烟纱印秋月”,是说她们看到窗外的秋月,不禁想起当年在月下弹琴唱歌的情景;而那美丽的琴声,如今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景物变化,实际上还是写她们的内心感受。“手弄双玉玦”,是说自己手中玩弄着那对曾经受到皇帝宠爱的玉佩,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难以忍受。“但笑不肯留”,更是写她们无法摆脱痛苦的心情。最后两句,写她们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而选择了离开。“去若流云没”,“去”即离开的意思;“云没”,是指云彩消散,比喻天帝的离去就像流水一样不留痕迹。这两句诗既表现出宫女们对天帝的怨恨,又显示出她们无可奈何的心态,可谓语短意长。
末四句紧承前面四句而来,写她们离开之后的感受。“忧来抱团扇”,是说自己忧郁不安,只好用双手抱着团扇以求得一些安慰。而“扬颦”,则是形容她皱眉的样子,更显出她的愁苦之态。“望丹阙”,是说她们抬头望着远处的皇宫,盼望能够见到君王的踪迹。丹阙,即红色的屋檐,这里指宫殿。这句诗既表明她们对朝廷还抱有一线希望,又流露出她们对现实的失望心情。
每一句都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其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作者善于抓住关键的细节,进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宫女在秋风中含泪吟唱的情景。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又富有表现力,充分体现了汉魏南北朝诗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