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
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情感的理解。“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前两句写景,描写了深秋时节的山村景象,空山、秋月、晚风、寒猿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画卷。“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第三句是说:我并不是因忧愁而肠断,只是听到那猿啼声的第四声,更让人伤感而已。“愁肠”和“第四声”是关键。诗人之所以听到的是“第四声”,是因为他的心已经“肠断”,也就是他已经感到愁苦到了极点。

【答案】

忆事

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

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写深秋山村的景物,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情。全诗用笔简洁,意境清新,表现手法别具一格。

首联“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凄清。这两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寓情。“空山”二字写出了秋夜山中寂寥、冷清的氛围。“秋月明”写出了月亮明亮、清澈的特点;“处处”则写出了月光普照在每一个角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暮猿清”则是说傍晚的猿叫声清脆悠扬,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喜爱之情。

颔联“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则是转折到抒情部分。诗人在上一句中虽然描述了景色的优美,但内心却并不感到快乐。相反,他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愁苦。这里的“不是愁肠断”是说,诗人并不仅仅因为看到这样的景色而感到悲伤,而是因为他自己的愁肠已经被打断了,无法承受这样的美景。而“还闻第四声”则是说,尽管诗人的心情已经如此沉重,但仍然能够清晰地听到远处传来的猿啼声的第四声,这更加重了他的愁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的景象进行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诗人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成功地将读者带入到这个静谧、深沉的场景中,使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化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夜晚的美景,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