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畏虎出,须使户常关。
乌雀林间噪,渔樵海上还。
云深骠骑庙,月照凤皇山。
丧乱吾何适,飘飘独厚颜。

译文:

黄昏时分,害怕老虎出现,必须使门户常关。

乌雀在林间噪叫,渔樵在海上归来。

云深之处是骠骑庙,月照之下是凤凰山。

战乱之时,我无处可去,只能飘荡着独自面对自己的脸面。

赏析:

《夜坐》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通过写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个人漂泊无依的悲愤与无奈,以及内心的孤寂和苦闷。全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而含蓄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黄昏畏虎出”,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晚归图。这里的“虎”并非指真实的老虎,而是暗喻那些心怀叵测之人。诗人担心他们像猛虎一样随时会出来伤人,于是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紧闭门窗。这种担忧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忧虑和内心的恐慌。

第二句“须使户常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谨慎态度。这里的“关”不仅指关闭门窗,更象征着诗人对外界的警惕和对安全的追求。他希望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警惕,确保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安全的深切关注。

第三句“乌雀林间噪,渔樵海上还”,则是通过鸟语和人声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景象。乌鹊在林中欢快地鸣叫,渔樵们则在海上悠然自得地归来。这些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种安宁与美好,与前两句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这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第四句“云深骠骑庙,月照凤皇山”以高远的意境回应了前三句的内容。这里的“云深”形容天空的辽阔和高远,“凤皇山”则代表着国家的吉祥与昌盛。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寄寓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哲理性。

最后一句“丧乱吾何适,飘飘独厚颜”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这里的“丧乱”指的是国家战乱,而“厚颜”则是自嘲之意。诗人感叹自己在战乱时期无处可去,只能飘荡于世,面对着自己的脸面。这种表达方式既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又透露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感情深沉,意境深远而含蓄蕴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动荡不安、个人漂泊无依的悲愤与无奈,以及对内心的孤寂和苦闷。这种情感表达既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与情感深度,又展示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审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