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水东西落,幽人日夜过。
宛宛龙赴壑,隐隐鹊填河。
缅想赤城路,潜通沧海波。
远公不送客,芳草涧边多。
【注释】
横水:泛指流水。东西落:即东流、西流,指流水在两岸东西分流。宛宛:曲曲折折的样子。壑:山沟。冥冥:幽暗的样子。赤城路:即赤城山道,是晋朝僧人慧远去庐山寻访隐士陶弘景时所走的山路。潜通沧海波:指这条山道通向大海的波涛。
【赏析】
首联写横流的流水,表现了山间水流的湍急和山势的险峻。
“灵鹫”句写莲花峰之高耸。灵鹫为古印度国名,此处当指南岳。此诗以“莲”字入题,与《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样,取意于登高望远,借物兴怀,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渴望。
颔联写莲花峰下溪水的曲折。“宛宛”、“隐隐”,形容山涧水流曲折,似龙奔向深谷,如鹊飞越河川。这两句描写了莲花峰下溪水的蜿蜒曲折,以及山涧中龙腾鹊跃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险峻和流水的湍急。
颈联写诗人想象中的赤城路和沧海波,表达了对远方道路的向往。“缅想”二字,表明诗人已踏上了寻访陶弘景之路,而那遥远的赤城山道和通往大海的波涛正是他此行的目标。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寻访陶弘景的迫切心情,也表现出他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写远离尘世,不送客,只有芳草满涧。诗人以陶弘景自比,表明他不愿随世俗之人一起离开尘世,而是要继续留在山水之间,寻找那份清净与宁静。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片芳草之中,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咏景为主,通过描绘莲花峰下的溪水、山涧以及陶弘景的传说,表现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诗人以陶弘景自比,表达了自己不愿随世俗之人离开尘世,而是要继续留在山水之间,寻找那份清净与宁静的愿望。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这片芳草之中,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