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公不种远公莲,卓锡西湖已十年。
路入雪山灵草合,泉通沧海毒龙眠。
听法每期双树下,题诗须到四卷前。
干戈满地伤飘泊,目断千峰紫翠烟。

【注释】:

奎公不种远公莲——指白居易在湖州时,与友人刘禹锡、张籍同游孤山寺,有“远公爱莲”的诗作。

卓锡——佛教中指僧人将袈裟施舍给寺院,表示愿为该寺住持。

灵草合——指寺庙周围种植了灵芝等灵草。

沧海——大海,这里用来形容湖的大。毒龙眠——指湖水清澈到可以映出毒龙的倒影。

听法——指在寺里聆听高僧讲经说法。双树下——指在寺院内两棵大树下坐着听讲。

四卷前——指寺院藏书之处,即图书馆。

干戈满地伤飘泊 ——指战乱频繁,到处漂泊。

紫翠烟——形容山林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赠章二上人的诗作。章二上人,名不详,此诗写于诗人任杭州刺史期间。章二上人是佛家弟子,故以“寄奎方舟后用章二上人”开头。章二上人在西湖孤山寺居住,并在那里开山讲学,因此诗人特地写这首《寄奎方舟后用章二上人》来表达对章二上人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期望。全诗通过描绘章二上人在寺院修行、讲经的情景,表现了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奎公不种远公莲,卓锡西湖已十年。”诗人首先提到了章二上人在孤山寺居住的时间,这是为了强调章二上人在孤山寺讲学的持久性和稳定性。接着,诗人又提到他并没有种莲花来供养远公,而是选择了在西湖孤山寺开山讲学。这一选择充分体现了章二上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坚定决心。

颔联“路入雪山灵草合,泉通沧海毒龙眠。”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章二上人在孤山寺讲学的环境和情景。这两句诗分别描述了章二上人进入雪山时所见到的神奇景象,以及泉水流入大海时所引发的壮丽画卷。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章二上人讲学的场所,而且也反映了他的修行境界和精神风貌。

颈联“听法每期双树下,题诗须到四卷前。”诗人再次提及了他与章二上人共同学习的情景。这两句诗分别描写了他们一起聆听佛法、互相切磋学问的场景,以及他们在寺院内四处漫步、欣赏美景的情景。这些描述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尾联“干戈满地伤飘泊,目断千峰紫翠烟。”诗人最后以感慨的口吻结束了全诗。他感叹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使人们四处漂泊无依;而章二上人则依然坚守在孤山寺中讲学传道。这一结尾既点明了时代背景,也彰显了章二上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这首诗以章二上人为主人公,通过对他在孤山寺讲学的情景进行生动描绘,展示了他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