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金陵别,匆匆催夜发。无处不伤春,杨花半江雪。
海水忽成潮,奔流亦西回。行人度江去,何日金陵来。
可爱焦山孤,直对妙高台。天遣神鳌戴拳石,青莲一朵龙宫开。
雨足南风生五两,楚柁吴樯竞来往。海门雁阵入云飞,甓社鲎帆迎月上。
信宿过淮阴,不见淮阴祠。将军竟为儿女诈,空忆钓鱼城下时。
行行泗州近,岸有铁佛古。水妃泉下伏,犹疑作雷雨。
平生不出户,焉知天下奇。前瞻凤阳城,宫殿起参差。
两都未足论,天启万年基。四方此会同,车马填九逵。
苦酒能宽忧,酌酒日赋诗。远游颇快意,白发羞成丝。
怅望芳草绿,只合归樵牧。明年上疏当乞身,葛洪井西镜湖曲。
诗句
三月金陵别,匆匆催夜发。无处不伤春,杨花半江雪。
海水忽成潮,奔流亦西回。行人度江去,何日金陵来。
可爱焦山孤,直对妙高台。天遣神鳌戴拳石,青莲一朵龙宫开。
雨足南风生五两,楚柁吴樯竞来往。海门雁阵入云飞,甓社鲎帆迎月上。
信宿过淮阴,不见淮阴祠。将军竟为儿女诈,空忆钓鱼城下时。
行行泗州近,岸有铁佛古。水妃泉下伏,犹疑作雷雨。
平生不出户,焉知天下奇。前瞻凤阳城,宫殿起参差。
两都未足论,天启万年基。四方此会同,车马填九逵。
苦酒能宽忧,酌酒日赋诗。远游颇快意,白发羞成丝。
怅望芳草绿,只合归樵牧。明年上疏当乞身,葛洪井西镜湖曲。
译文
在洪武八年的春天,奉命前往中都的旅程开始了。从南京出发,匆忙地赶路,心情焦急。沿途的山水风景让人心情舒畅,尤其是那些飞舞的杨花和如雪一般的江面。
突然,大海变成了海洋,奔涌的波涛也向西方回流。我们像行人一样渡过长江,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回到金陵。
美丽的焦山孤独地矗立在那里,直对着那座奇妙的高台。据说是上天派神鳌托起拳头大小的石头,那朵盛开的青莲如同龙宫一般美丽。
南方的雨后带来了凉爽的感觉,五两重的南风吹动着船只,吴越与楚舵竞相往来。海门的雁群飞入云端,而砖塔上的鲎鱼在月光下迎风飘扬。
经过短暂的停留之后,继续前行,但未能见到淮阴的祠堂。将军竟然因为子女的欺诈而被误用,令人怀念过去在钓鱼城下的岁月。
沿着道路一直走到泗州,岸边有一座古老的铁佛。泉水中的水精珠伏卧在那里,仿佛正在酝酿一场雷霆般的大雨。
我一生中从未走出家门,又怎能知晓外面的世界如此精彩。放眼前方是繁华的凤阳城,那里的宫殿高低错落排列着。
虽然两个京城(南京和北京)已经足够讨论了,但是天启皇帝的万世基业才刚刚开始。各地诸侯会聚一堂,使得车马填满了九条宽阔的道路。
喝一口苦涩的酒吧可以缓解忧愁,每天饮酒时我就创作诗歌。漫游四方让我感到非常快乐,但白发让我感到羞愧,好像已经变老了。
望着远处的芳草绿意盎然,我只愿归家做樵夫或牧牛人。明年我会上疏要求退休,那时我会回到葛洪的井边和镜湖旁。
注释
- 洪武八年:指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的第八个年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八年是指公元1368年。
- 三月:这里指的是洪武八年的春季。
- 金陵别:离开南京(金陵)。
- 匆匆催:形容匆忙的样子。
- 杨花半江雪:杨树的花瓣飘落在江面上,形成一层雪白的景象。
- 海水忽成潮,奔流亦西回:描述大海变成海洋,波涛汹涌向西回流的情景。
- 焦山孤:焦山(位于今天的江苏镇江市)独自站立在那里。
- 妙高台: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为高台仙境。
- 天遣神鳌戴拳石,青莲一朵龙宫开:传说中天上的神鳌托着一块大石头,而那颗青莲如同龙宫一般美丽。
- 雨足五两:雨水充足,雨量达到五两(大约20.75升)。
- 楚柁吴樯竞来往:指吴地和楚地的船只在海上相互竞争航行。
- 海门雁阵:海门山口的雁阵飞翔景象。
- 甓社鲎帆迎月上:砖塔上的鲎虫在月光下展翅飞翔。
- 上疏当乞身:上奏请求辞官归隐。
- 葛洪井西镜湖曲:指葛洪井附近的湖泊和风景。
赏析
这首诗是明初贝琼所作《洪武八年奉旨分教中都生自龙江至临淮凡十日为赋长谣以纪山川风景云》的一部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朝廷的忠诚。其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金陵到临淮的旅途景色,以及途中遇到的种种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更传达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同时,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