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依细雨春江迥,雁落前沙夜影寒。
万里风烟归计晚,一天云水别情难。
惊心时拂双长剑,入梦频携九曲竿。
何处春山堪采杞,关门望断白云团。

【注释】

河口:指长江口。功弟:作者的侄子,名功。帆依细雨春江迥:帆影在细雨中映入江水中,与岸上景物相望,显得分外遥远。细雨春江迥:细雨笼罩着春天的江河水天一色,远山、近树、小舟、帆影、渔火和游人都被笼罩在朦胧的雨幕之中。

雁落前沙夜影寒:大雁栖息在沙滩,夜来沙洲上的沙粒被露珠打湿了,形成一片片小水洼,反射出大雁的影子,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万里风烟归计晚:我乘着船在大海上航行,只见海波起伏,云霞翻卷,时隐时现,仿佛千里之外的景象都在眼前,可是回家的船只却迟迟不进港,使我焦急不已。

一天云水别情难:海上行船,有时会遇到大风浪,有时又要躲避敌人的袭击,因此很难有平安的时候。这两句是说海上的风浪和险恶环境,使归乡的日期难以确定,也增加了旅途的艰涩与辛酸。

惊心:惊心动魄,十分激动。双长剑:形容剑锋锐利,可以斩断一切。这里比喻自己要为国家杀敌立功的愿望。九曲竿:一种竹制的竿子,形状像弯月,中间弯曲的地方叫九曲。这里借指诗人自己。

何处春山堪采杞:什么时候才能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采摘枸杞呢?杞,一种植物名,可入药。

关门望断白云团:关门,即门关。白云团,白色的云彩。这句是说诗人日夜盼望着能有一天平安回到家乡,看到那美丽的山水,但希望却总是破灭,直到门关上也看不到一丝希望,只好失望地叹息。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106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作者任杭州通判时。当时作者的哥哥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受审,全家人都很担心。作者写下这首送别词给兄长以安慰并鼓励他早日恢复官职。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质朴,风格沉郁悲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