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竹马聚儿童,空想登龙有路通。
南国甘棠公奭去,中原礼乐孔明终。
白泉自照青山色,黄鹤空闻玉笛风。
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

【解析】

本诗为悼念汪中丞之作。汪中丞,即汪泉翁。全诗四联,每对一联,内容相关。首联点题,以儿童聚竹马之乐,暗含登龙有路之意;颔联写汪中丞南国去后,中原礼乐孔明终,尾联写炎瘴今已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

【答案】

①寄挽汪泉翁中丞 曾看竹马聚儿童,空想登龙有路通。②南国甘棠公奭去,中原礼乐孔明终。③白泉自照青山色,黄鹤空闻玉笛风。④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译文:曾看儿时竹马嬉戏的孩子们,现在他们已长大成人,空想着有朝一日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可如今却看不到了。南方的棠树已经枯萎,北方的大河依然流淌着清凉的水,中原地区也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礼乐制度和制度,诸葛孔明虽然已经去世了,但还有像他一样的贤能之人在继续努力。清澈的泉水从山间流淌出来照亮了青山的颜色,黄鹤楼的玉笛声远远传来,让人听了心神舒畅。现在的炎州(今越南)已经成了我国的领土,那里的瘴疠之气也早已消失,这都归功于皇帝陛下的恩德,我伏波将军的业绩是比不上汉代名将们的。赏析:诗一开始用“曾看儿时竹马聚儿童”一句就唤起读者的记忆,使人想起自己幼时的天真烂漫,接着以“空想登龙有路通”一句来表达自己对前途的美好憧憬。诗人通过这一层意思,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凉情绪。颔联以“南国甘棠公奭去,中原礼乐孔明终”两句来抒发自己对汪中丞的怀念之情,其中“甘棠”指的是古代召公,他在南国被谗言害死后,百姓为他立庙纪念,并说:“蔽芾甘棠,勿翦勿伐。”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汪中丞忠贞不渝的忠诚之心和对他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颈联由景入情,先以“白泉自照青山色”写景,然后以“黄鹤空闻玉笛风”抒情。白泉自照青山色,写出了泉水清澈、明净的特点;而黄鹤空闻玉笛风,则写出了玉笛声悠扬动听的特点。这两联都是写景,而写景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下联“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这两句是写景的收束,也是对上联的总结,意思是:如今的炎州(今越南)已经成为我国的领土,那里的瘴疠之气也早已消失,这都是因为皇上陛下的圣明,我伏波将军的业绩是比不上汉代名将们的。尾联又回到现实,诗人以“炎瘴只今归帝德,伏波不数汉时功”一句,表达了自己对汪中丞的敬慕之情。尾联又回到了现实的描写,与上联一样,都是写景。但是,与上联不同的是,这里的“清”字不是指泉水的清澈,而是借指“炎瘴”的消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