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细菊初含蕊,漫采归来露满擎。
翡翠渐翻金鼎落,龙团愁斗玉瓯明。
老能夜读寻行细,兴薄秋怀得句清。
直拟野荑持赠重,半窗风月试吟罂。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春,当时诗人正在故乡。此诗是诗人在春天偶遇秋山之花,有感而作的。全诗以写景为主,表达了诗人在闲适之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清高、超俗的境界。
首联“秋山细菊初含蕊”:秋天的山峰细菊刚刚含苞欲放。这一句写眼前所见之景。“秋山”二字写出了时令,也写出了地点,点出了季节,同时暗示了诗人的心情。“细菊初含蕊”,说明这是早春,正是花开时节。
颔联“翡翠渐翻金鼎落,龙团愁斗玉瓯明”。“翡翠”两句:翡翠逐渐翻飞,好像金鼎已经落地;龙团茶色如玉,斟入杯中,显得特别明亮。“翡翠”两句,用比兴之法,将“细菊”拟人化,形象地写出其嫩黄娇小的色泽,以及那似开未开的娇羞之态。“金鼎落”三字,把茶炉中的茶叶比成翻腾跳跃的鱼鳞,生动地描写出茶叶在水中翻滚的情态,使人感到它们活泼跃动的生命力。“龙团愁斗玉瓯明”,写茶汤的颜色如同美玉一般晶莹透亮。龙茶色白,所以形容如玉。“斗”字,既形容茶色的洁白,又暗寓品茶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之意。
第三联“老能夜读寻行细,兴薄秋怀得句清。”:老人能耐着寒冷夜晚阅读,认真仔细地搜寻书中的深意;然而心中忧愁,到了秋天就更加明显,因此诗句清新脱俗。这里通过写自己深夜读书的情景,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时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兴薄秋怀得句清”,写秋风萧瑟,秋意浓重,而自己却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
尾联“直拟野荑持赠重,半窗风月试吟罂。”“野荑”两句:我打算用野外的草本植物——野荑来赠送他,表达自己的情感。“试吟罂”:在半窗下,尝试吟咏。“罂”,即陶制的瓦罐。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