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多才地,三年化雨深。
何人悲枥马,有客赋镕金。
歌向胥潮听,书从禹穴寻。
旧游吾所愧,棠树未成阴。

《送徐提学》是诗人邵宝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充满才情与期待的画卷。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及关键词注释:

  1. “两浙多才地”
  • “两浙”指的是中国浙江省的南部和北部。
  • “多才地”表示这里的人才辈出,有众多的才华之地。
  • 这句话表达了对浙江地区人才荟萃的高度赞扬。
  1. “三年化雨深”
  • “三年”指的是时间长度,强调了时间的持久性。
  • “化雨”比喻教育或培养的过程,如同春雨润物般潜移默化。
  • “深”表示这种影响深远而深刻。
  • 整句的意思是说在三年的时间里,这片土地得到了深刻的教化与滋养。
  1. “何人悲枥马”
  • “何人”是疑问词,询问是谁在感到悲伤。
  • “悲”表示悲伤、哀伤。
  • “枥马”指被圈养在马厩中的马,比喻无用之人或事物。
  • 这句诗意味着在这漫长的教育过程中,那些被培养的人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失落或不满。
  1. “有客赋镕金”
  • “有客”指的是有客人或学者。
  • “赋”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创作或赋予。
  • “镕金”是指熔化黄金,这里比喻将学问熔铸成金,使之发光发热。
  •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才能的人的赞赏。
  1. “歌向胥潮听”
  • “胥潮”指的是胥江的潮水声,这里用作比喻,象征着知识的流动与传播。
  • “听”表示倾听、聆听。
  • 这句话意味着在胥江之滨,人们可以听到智慧的声音,感受到学问的力量。
  1. “书从禹穴寻”
  • “禹穴”指的是大禹治水的洞穴,传说大禹曾在这里开凿水源。
  • “书”指书籍、学问。
  • “寻”表示搜寻、寻找。
  • 这句诗意味着在禹穴之中,人们可以搜寻到古代圣贤的智慧和教诲。
  1. “旧游吾所愧”
  • “旧游”指的是过去的游历或经历。
  • “吾”代指诗人自己。
  • “所愧”表示感到羞愧或不足。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游历中所学到的知识感到谦虚和不足,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1. “棠树未成阴”
  • “棠树”指的是棠梨树,常绿树木,象征成长和繁荣。
  • “未成阴”表示还未完全成熟、尚未形成荫凉。
  • 这句诗寓意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事业和学问能够如棠梨树一般,早日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送徐提学》这首诗通过对两浙地区的赞美,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期望。通过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诗人展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个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