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春台草陆离,忽瞻遗像起遐思。
江山恨少滕王赋,风水愁多二女祠。
石廪不知云去地,雷塘犹想雨来时。
凭君莫引飞鸿望,万里骑龙任所之。

【译文】

登上春天的山台,看到草木纷乱,忽然间瞻仰遗像,心中涌起遐思。

江山狭小恨少滕王赋,风水多愁二女祠。

石廪不知云去地,雷塘还想象雨来时。

请君莫引飞鸿望,万里骑龙任所之。

【注释】

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市一带地区。

谒韩文公祠:指拜谒韩愈(字退之)的祠堂。韩文,唐代文学家、散文家,以散文闻名于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传世。韩愈曾为唐宪宗讲学,提倡古文运动,反对骈文,影响深远,后人尊他为“文宗”。韩文公祠,即韩文公庙,位于江西宜春市南郊,是为纪念韩愈而建。

一上春台草陆离:登上春天里的高台。

陆离:草木繁茂的样子。

江山惜少滕王赋:感叹江山狭小,缺少像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那样宏伟的作品。滕王阁在江西南昌,王勃作《滕王阁序》,极富文采,为千古绝唱。

风水愁多二女祠:指江西境内多水患,又因历史上有两位女子投江殉节,如唐朝贞元年间的乐平公主等。

石廪:《太平寰宇记》载,韩文公庙中有一石碑,刻着韩愈自述生平和文章,称为“石廪”。此指石碑。

云去地:传说韩愈曾在一块石头上题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据说这石碑后来飞到天上去了,所以说“不知”。

雷塘:在江西宜春县城东南。相传韩文公庙旁有雷塘,是当年韩愈被贬谪时路过此地,听到雷声想起故乡而写下的诗句。

凭君莫引飞鸿望:意思是请你不要引动飞鸿。

飞鸿:指大雁。这里用来形容韩愈的才名远播。

万里骑龙任所在:意思是说,我虽身处逆境,但志向高远,可以乘风破浪,自由驰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韩文公祠后有感而作的一首咏史诗。诗人首先登临了韩文公祠,然后对韩愈作了高度评价。韩愈的散文,雄奇奔放,纵横驰骋,笔力遒劲;他的诗歌也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开创了一代文风;他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诗人对韩愈推崇备至,称颂他的文学成就及思想品格,表现了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无限敬仰之情。

首联写春日登临韩文公祠所见景象。“春台”点明时间,地点,为后面对韩愈的评价作铺垫。春日登台,自然要放眼四望,只见一片繁茂的草木。诗人抓住这一典型景物,通过“上”字,把读者的视线引入了诗人的内心深处。诗人站在台上,环顾四周,似乎看到了韩愈那英姿飒爽的形象——韩愈生前为人正直刚毅,敢于直谏,即使遭受冤屈也不畏惧强暴,不屈服于权贵。诗人由此产生了一种遥想:韩文公生前一定也有过许多壮志凌云的事迹吧?这种遥想,实际上就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向往和期待。

颔联写诗人面对韩文公遗像时所产生的感慨。韩愈作为唐代杰出的古文家,他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韩愈生前,他却遭到了当时统治者的忌恨和排斥。诗人登上韩文公祠后,不禁联想到历史上一些文人遭遇不测的命运。韩愈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从不向恶势力低头。因此,面对韩愈的遗像,诗人不禁发出由衷的叹息:江山狭小,无法容纳像韩愈那样才华横溢的人;同时,诗人还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难的时代里。

颈联由追忆往事转向现实感受。韩愈在江西任职时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潮阳路八千”的句子。如今诗人登上韩文公祠,不禁想起了韩愈的这首佳作,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处境。韩愈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斥到遥远的潮阳之地,而诗人自己却身在宜春,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实在令人感慨万分。

尾联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之感。尾联中的“凭君莫引飞鸿望”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能够乘风破浪,自由驰骋的美好愿望。然而诗人知道这种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因为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事之秋。最后一句“万里骑龙任所在”,既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所作为的豪迈气概,又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人生比作一条龙,而他所要到达的地方则是千里之外的遥远之地。

全诗通过对韩愈的评价及其遗像的回忆和现实的感慨,抒发了诗人对韩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无奈之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刻而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