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渡口赋桃花,客路风光几岁华。
州郡十年还入省,漕渠数月竟思家。
星辰近听趋朝履,河汉虚随奉使槎。
斜日倚楼沧海上,云山回首一长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浏览全诗,逐句翻译诗句,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运用的艺术手法;最后点出诗句的精炼含蓄。
“曾从渡口赋桃花”:曾经在渡口观赏过桃花盛开。
“客路风光几岁华”:旅途中的景色已经换了几年光景了。
“州郡十年还入省”:在州郡任职已整整十年,回到京城后要入朝做官了。
“漕渠数月竟思家”:运河水运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思念家乡之情难以排解。
“星辰近听趋朝履”: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
“河汉虚随奉使槎”:望着天河,想到自己奉旨出使。
“斜日倚楼沧海上”:斜阳映照下,我在高楼之上眺望大海。
“云山回首一长嗟”:看着远方的群山,不禁发出了长长的叹息。
赏析:
第一首,首联写景:“曾从渡口赋桃花,客路风光几岁华。”曾到渡口赏桃花,旅途中的景色已经换成了几度春秋。“渡口”是诗人游历途中经常停留的地方,“渡口赋桃花”,可见其对桃花的喜爱。诗人用“赋”字写出了自己欣赏桃花时的愉悦与满足。第二联抒情:“州郡十年还入省,漕渠数月竟思家。”在州郡任职已整整十年,回到京城后要入朝做官了。“州郡”是诗人曾经任职的地方,“十年”,诗人在任期间的时间。这两句抒发诗人仕途得意、归心似箭的情感。第三联写景:“星辰近听趋朝履,河汉虚随奉使槎。”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星辰”是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河汉”指银河,诗人用“河汉虚随奉使槎”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四联抒情:“斜日倚楼沧海上,云山回首一长嗟。”夕阳映照下,我倚楼远眺大海,看着远方的群山不禁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诗人以“倚楼”为景,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感真挚。
第二首,首联写景:“曾从渡口赋桃花,客路风光几许华。”曾到渡口赏桃花,旅途中的景色已经换成了几度春秋。“渡口”是诗人游历途中经常停留的地方,“渡口赋桃花”,可见其对桃花的喜爱。诗人用“赋”字写出了自己欣赏桃花时的愉悦与满足。第二联抒情:“州郡十年还入省,漕渠数月竟思家。”在州郡任职已整整十年,回到京城后要入朝做官了。“州郡”是诗人曾经任职的地方,“十年”,诗人在任期间的时间。这两句抒发诗人仕途得意、归心似箭的情感。第三联写景:“星辰近听趋朝履,河汉虚随奉使槎。”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星辰”是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河汉”指银河,诗人用“河汉虚随奉使槎”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四联抒情:“斜日倚楼沧海上,云山回头一长嗟。”夕阳映照下,我倚楼远眺大海,看着远方的群山不禁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诗人以“倚楼”为景,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感真挚。
第三首,首联写景:“曾从渡口赋桃花,客路风光几许华。”曾到渡口赏桃花,旅途中的景色已经换成了几度春秋。“渡口”是诗人游历途中经常停留的地方,“渡口赋桃花”,可见其对桃花的喜爱。诗人用“赋”字写出了自己欣赏桃花时的愉悦与满足。第二联抒情:“州郡十年还入省,漕渠数月竟思家。”在州郡任职已整整十年,回到京城后要入朝做官了。“州郡”是诗人曾经任职的地方,“十年”说明在任期间的时间之长,而“还入省”则表明诗人即将返回朝廷。第三联写景:“星辰近听趋朝履,河汉虚随奉使槎。”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星辰”是诗人在旅途中所见,“河汉”指银河,诗人用“河汉虚随奉使槎”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第四联抒情:“斜日倚楼沧海上,云山回首一长嗟。”夕阳映照下,我倚楼远眺大海,看着远方的群山不禁发出了长长的叹息。诗人以“倚楼”为景,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情感真挚。
【答案】
译文:
我曾到过黄河渡口赏桃花,如今又踏上了回京的路途,转眼间已是几度春秋。
在州郡任职已整整十年,回到京城后要入朝做官了。
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
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
听着天上的星星,想着去朝廷上赶路。
我倚楼远眺大海。看着远方的群山不禁发出了长长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