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日冲风起九河,沽潮东上不胜波。
云蒙日影当晡密,雨送雷声入夜多。
野史一书还夏五,客灯十载几连窝。
新凉却动江南思,卧看青山听棹歌。
归兴六首
镇日冲风起九河,沽潮东上不胜波。
云蒙日影当晡密,雨送雷声入夜多。
野史一书还夏五,客灯十载几连窝。
新凉却动江南思,卧看青山听棹歌。
注释:
镇日:整天。冲风:吹着大风。九河:指黄河九曲。沽潮:买潮水。东上:向东涌来。不胜波:不能承受波浪的冲击。云蒙:云雾笼罩。日影:太阳的光辉。当晡:正午时分。密:密集。雨送雷声:雷声伴随着雨声。入夜多:进入夜晚时。野史:指《资治通鉴》。一本:指一卷书。夏五:夏天的五月。客灯:客人点着的灯光。连窝:连续居住。新凉:新的凉意。却动江南思:引发对江南的思念。卧看:躺着观看。青山:青翠的山。棹歌:船桨的声音。赏析:
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诗人旅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首句“镇日冲风起九河”,描绘了一幅大江奔流、波澜壮阔的景象。诗人通过“冲风”和“九河”这两个关键词,生动地勾勒出了长江的气势磅礴和汹涌澎湃。这里的“冲风”,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吹浪打,更是一种象征意义,暗示着人生的坎坷与艰难,以及在逆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精神。
次句“沽潮东上不胜波”,诗人用“沽潮”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涨落,又巧妙地暗含了人生的起伏变化。这里的“东上”指的是涨水时向东方涌动的趋势,而“不胜波”则表达了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水,人们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驾驭。这一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第三句“云蒙日影当晡密,雨送雷声入夜多”,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创造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其中“日影”与“云蒙”,既描绘了天空的变化,也隐喻了诗人心中的迷茫与困惑;而“当晡”和“入夜”则分别指傍晚和深夜,这两个时间段的交替出现,象征着诗人生活的起伏不定和命运的多变无常。同时,“密”字的使用,也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动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接下来的两句“野史一书还夏五,客灯十载几连窝”,诗人继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开联想与想象。其中“野史”和“书”两个关键词,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历史的兴趣和学识的渊博,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而“夏五”和“客灯”则分别指夏天的五月和客人点的灯笼,两者的结合,既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文化追求。
接下来一句“新凉却动江南思”,诗人以“新凉”二字开头,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也为下文的抒情作好了铺垫。而“却动江南思”则明确指出了诗人心中所思之地——江南。这里的江南,既是地理上的一个地方,也是文化上的一个象征。诗人通过对江南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卧看青山听棹歌”,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选择“青山”作为背景,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听棹歌”则让人联想到江边的渔舟唱晚、江水潺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氛围。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磨难后,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向往着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整体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充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