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
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
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夸。
【注释】
- 知微:僧名。
- 岑寂:寂静。
- 云心逐我俱无迹:指云的心境随我而变化,没有踪迹可寻。
- 草色逢春渐有涯:指草的颜色在春天到来时逐渐显现出边际。
- 林径:树林小道。
- 松叶:松针。
- 竹枝:竹子的枝条。
- 青藜杖:用青竹制成的手杖。
【赏析】
“今雨山中未煮茶,僧房岑寂闭梅花。”首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诗人在雨后走进山林,寻找着心中的宁静和清净。然而,他发现僧人已经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僧房和紧闭的梅花。这里的“岑寂”一词,既形容了环境的静谧,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云心逐我俱无迹,草色逢春渐有涯。”接下来,诗人转向对云的描写,认为云的心思随着自己而变幻无常,无法找到它的踪迹。同时,他也注意到了春天的到来,使得原本枯黄的草地渐渐呈现出生机。这里的“渐有涯”一词,既形容了春天的短暂,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林径几时松叶满,洞门何处竹枝斜。”诗人继续观察周围的景物,发现林中的小路何时才能长满松叶,洞口又在哪里可以看见斜倚的竹子。这里的“几时”一词,既表示时间的不确定,也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野人持赠青藜杖,欲向吟诗社里夸。”最后,诗人得到了一份礼物——一把青藜杖,这让他有了向诗社展示自己的机会。这里的“野人”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地位,也表达了他在诗社中的自信和骄傲。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