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第一扁西神,竹径新开及晚春。
劫火不烧无屋地,海鸥如避有机人。
池边水脉通时活,阁上松声听后真。
闻道观音经卷在,欲从老衲话来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答题点;然后要对每句诗进行分析判断,包括分析表达的意象、情感、手法等;最后总结出答案。
“连日在听松冗未有诗”是说诗人在听松的时候一直没有想到什么好诗句,所以没有写下来。这句诗中“听松”二字为关键,是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
第二联“谁将第一扁西神”“竹径新开及晚春。”意思是说谁能将第一笔勾勒出西神?竹径新开到了晚春。这里诗人把竹和西神联系起来,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第三联“劫火不烧无屋地”意思是说劫火不会烧毁无屋地,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之情。
第四联“海鸥如避有机人”意思是说海鸥如同避开了有人的地方,这表现了作者对海鸥的喜爱之情。
第五联“池边水脉通时活,阁上松声听后真。”意思是说水池边的水流通畅的时候才会生动活泼,阁上的松树枝叶的声音在听过之后才能分辨出来,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第六联“闻道观音经卷在,欲从老衲话来因。”意思是说听说观音经卷在这个地方,想要去跟老和尚聊一聊。这表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我整天在听松树,却没有想出什么好的诗句,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谁能将第一笔勾勒出西神?新开到晚春的竹子。
劫火不会烧毁无屋地,海鸥如同避开了有人家的地方。
池边水流通畅的时候才会生动活泼,阁上松树枝叶的声音在听过之后才能分辨出来。
听说观音经卷在这里,我想去跟老和尚聊天。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听到松涛声时创作的一首绝句。诗的前六句描写诗人在听松时想到的诗句。诗人听到的是一种声音,一种声音触发了他的灵感,他想到了一首诗,但他并没有写下这首诗。这种感受非常真实,也非常强烈。
“谁将第一扁西神”,这里的“西神”指的是西方之神,也就是佛祖的意思。诗人在听松的时候,突然想到佛祖,说明佛祖在他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经常想到佛祖。“竹径新开及晚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竹径已经开垦出来,而且已经到了晚春时节。这里诗人把“竹径”与“西神”联系起来,表明他想把竹径想象成佛祖的化身。“劫火不烧无屋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火烧也不会烧掉佛祖的家,即佛祖的住处。这里诗人用了一种比喻手法,把佛祖比作不怕火烧的房子。“海鸥如避有机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海鸥如同避开了有人的地方。这里诗人把海鸥比作佛祖的信徒,因为佛祖被人们尊称为“海神”。
“池边水脉通时活,阁上松声听后真。”“水脉”指的是溪流,“水脉通时活”意思是说溪流流淌的时候才显得生机勃勃。“松声听后真”的意思是说听松树的声音之后再仔细分辨才听得真切。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受,他喜欢大自然的声音,也喜欢大自然的美景。“闻道观音经卷在,欲从老衲话来因。”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说听见观音经卷在这里,想向老和尚请教原因。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喜爱,他喜欢老和尚,也喜欢观音经卷。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之情,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