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将冥漠问山神,绣岭花开别样春。
竹少千竿分两径,松高百尺抱三人。
茶垆欲试新泉在,画壁曾看老衲真。
内翰中书前辈行,闲来衰劣愧相因。

诗名:再用前韵

休将冥漠问山神,绣岭花开别样春。
竹少千竿分两径,松高百尺抱三人。
茶垆欲试新泉在,画壁曾看老衲真。
内翰中书前辈行,闲来衰劣愧相因。

注释:

  • 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字子瞻,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凤翔通判时期,游历了终南山,创作了这首诗。
  • “休将冥漠问山神”意指不要向山神提问,暗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绣岭”指的是终南山上的山峰,“别样春”则表达了春天的特别之处,可能是不同于常规的自然景观。
  • “竹少千竿分两径”描绘了竹子稀少的景象,每根竹子都像路标一样指引着道路,形成了两条不同的小径。这里的“竹”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松高百尺抱三人”形容松树高大挺拔,可以环抱三个人,形象地描绘出松树的壮观。同时,也寓意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定不移的意志。
  • “茶垆欲试新泉在”中的“茶炉”指的是煮茶用的炉子,“新泉”则暗示着清泉。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品尝新泉水的愿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 “画壁曾看老衲真”中的“画壁”可能是指寺庙内的壁画,而“老衲”指的是年长的和尚。这句诗表达了对于宗教艺术的欣赏,以及对于修行者精神世界的敬仰。
  • “内翰中书前辈行”提到了苏轼曾经担任过的重要职位,如内翰学士或中书舍人等。这些官职代表了他的政治地位和学术成就。
  • 最后一句“闲来衰劣愧相因”则是诗人对自己现状的自我评价和感慨。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但他并未因此而感到羞愧,反而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赏析:
此诗通过对终南山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且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苏轼巧妙地运用了自然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艺术美。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文学巨匠的艺术修养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