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归吏部一方巾,冉水东头访病人。
万里孤槎浮海梦,片言九死报君身。
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
从此著书应满室,草堂深闭楚江春。
【注释】
諌(xiá):同“遐”,远。
南归吏部一方巾:指吏部尚书的官服。一作“南归吏部一巾”。
冉水:冉溪,在今湖南省境内。东头:指山之东。
孤槎(chá)浮海梦:形容漂泊不定,如孤舟飘荡于海上。
片言九死报君身:意谓只留下片语便为报国而牺牲自己。九死,极言死者多。
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意为远离仕途的诱惑,隐居山林,避开炎热的夏天,过上宁静的生活。
著书应满室:指著述满屋,形容著作很多。
楚江春:指楚江边春天景色美丽。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隐居期间,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争利,追求自然恬淡生活的情怀之作。全诗意境清新,语言朴实。作者通过描写自己隐居生活的情景,抒发了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怀。
首联“南归吏部一方巾,冉水东头访病人。”写诗人辞官南归后,身着一袭方巾,到冉溪东头的一处小院里探望朋友。这里,“吏”字用得极好,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地位,又突出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特点。
颔联“万里孤槎浮海梦,片言九死报君身。”写诗人在遥远的海上漂泊,像一只孤舟一样随波逐流,过着无定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逃避,同时也体现了他忠于国家、报效国家的高尚情操。
颈联“风从远道来应好,暑向深山避却真。”意思是说,远离了喧嚣的官场,远离了繁华的城市,来到了幽静的山林之中。这里的“风”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品格,即高洁的品格;“暑”指的是炎热的夏日,象征着官场的腐化和社会风气的败坏。这两个意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尾联“从此著书应满室,草堂深闭楚江春。”写诗人打算在这里著书立说,让学问传遍四方。同时,他还将关闭茅屋,隐居深山中,过上一种闲适的生活。这里的“草堂”指的是诗人的住所,而“楚江”则是诗人家乡所在地的地名。这个结尾既表明了诗人的决心,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场景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和逃避,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让人深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