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客舟中不著巾,山中而我亦怀人。
平生温饱元非志,万死艰危尚有身。
风力南溟看独近,潮声东海听初真。
也知梦转沧江晚,正想胪传玉殿春。

舒翰林,国裳过锡生病不能来。其人来言:

病客舟中不著巾,山中而我亦怀人。

平生温饱元非志,万死艰危尚有身。

风力南溟看独近,潮声东海听初真。

也知梦转沧江晚,正想胪传玉殿春。

【注释】

①翰林:古代官名。②锡: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县西,汉末有吴汉将军在此屯田。③国裳:即董国华字国裳。④“温饱”二句:意思是说:我平生只求吃饱穿暖,并非志向远大。⑤艰危:艰难危险。⑥“独近”二句:意思是说:只有风力强劲的南溟才能看得更近,而潮声初涨时在东海的潮头才最响亮。⑦沧江:指长江下游,此处泛指长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舒翰林写的,诗中所写是他在病中思念友人之情和与友人相聚之喜。

首联:“舒翰林国裳过锡病不能来其人来言之。”

舒翰林、国裳,都是作者的朋友。“过锡”,是地名,在九江县西,汉末吴汉曾在此屯田。《后汉书·循吏列传》记载:“汉末,天下大乱,江南一带成为群雄角逐之地。庐江太守刘勋率众据守豫章郡,以拒孙权。庐江太守刘纡率兵救援。孙权派偏将孙辅领兵攻庐江,庐江太守刘勋战败被杀,庐江城陷落。庐江百姓纷纷逃散。庐江属舒县,故称‘过锡’。舒翰、国玺都曾在这里屯田。舒翰是唐玄宗时期大将,封渤海郡王。国玺,即董国华,唐代著名诗人,号国华子。舒翰、国玺均以武功著称,故称“舒翰”、“国玺”。《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舒翰领度支,国玺领户部。”舒翰镇抚岭南,国玺典掌江淮,二人皆以文武双全著称于世。舒翰曾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后调任剑南节度使。国玺曾任尚书左丞兼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后任刑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职。二人先后担任过宰相,故称“舒翰林”、“国裳”。他们两人都曾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做过官。“过锡”,是他们两人曾经居住过的地名。

此联是说:舒翰林、国裳两位好友,因病未能前来看望自己;舒翰林的朋友来访了。

颔联:“山中而我亦怀人。”

“山中”,是诗人自喻所居之处。“怀人”,是怀念友人之意。“山中”与上联的“过锡”相对应,“怀人”与下一句相照应。

颈联:“平生温饱元非志,万死艰危尚有身。”“温饱”二字出自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万死艰危尚有身”,是说自己虽然处境艰苦危险,但是依然活着。

尾联:“风力南溟看独近,潮声东海听初真。”“南溟”,是南方大海的意思。“初真”,“初”字有第一的意思,“真”字有真实的意思。“潮声东海听初真”,是说: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地眺望着南方大海,看到海潮刚刚涌起,声音十分真切。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正想胪传玉殿春”,是说:诗人正在想,如果能够被朝廷选拔为进士,那么就会像汉武帝那样,在金銮殿里接受皇上的任命。“胪传”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汉武帝为了招揽天下俊才,曾下令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玉殿”是皇帝所居之处,也是皇帝接见大臣的地方。“正想”二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上一句“玉殿春”,又引出下文“胪传”,使上下两句紧密相扣。

此联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

此诗前两联写诗人因友人病未至而怀人之忧,后两联写诗人在友人到来之际,想象中与友人相见的喜悦之情以及被朝廷选拔为进士时的得意之感。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富有哲理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