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初夏渐清和,听罢樵歌又牧歌。
晓暝暂疑青野窄,午晴偏觉绿阴多。
闲从点易无僧到,远为徵文有客过。
诗兴撩人归兴缓,东峰明月夜如何。
【注释】
清和:清静和平。
樵歌:指伐木的声音。
晓暝:早晨傍晚。
闲从点易无僧到,远为徵文有客过。
点易:地名。
徵文:征召文人。
【赏析】
《山中初夏》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一篇山水游记诗,写于宋仁宗庆历六年(西元1046年)五月,时作者因贬谪在滁州任太守。
此诗首句以“渐”字领起,将时间推移到初夏,突出季节特征;接着又用“听罢樵歌又牧歌”,表明诗人已融入了山林生活,与樵夫、牧人同乐。次句“晓暝暂疑青野窄”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樵夫与牧童的生活,形象地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宁静。第三句“午晴偏觉绿阴多”则描绘了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之时,满山绿树荫凉宜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第四句由近及远,写自己独坐山中,闲来无事,便去拜访一位僧人,却未见其人。第五句“远为徵文有客过”则写自己远离朝廷,远离官场,来到这偏僻之地,是为了躲避征召文人的烦扰,但心中仍不免牵挂着朝廷之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希望早日摆脱烦恼,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整首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新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人通过描绘山林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