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府新衔旧总戎,独将一郡障江东。
图南预誓三年日,逐北兼乘两夜风。
何处解扬能致命,向来余阙未成功。
千秋谁秉昌黎笔,闻道平淮论已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题目是《督府杨侯锐见访》。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督府新衔旧总戎,独将一郡障江东。
【译文】:
总督府新官衔旧将军,独自统领一郡抵挡江东。
【注释】:督府:即都督府,古代的一种军事机构,负责一方的军政事务。旧总戎:指前任的将军。
- 图南预誓三年日,逐北兼乘两夜风。
【译文】:
向南进发时预先发誓三年时间,追击败军时乘着两次夜间的东风。
【注释】:图南:指向南前进,比喻立志或开始行动。预誓三年日:预指的是事先,誓是誓言。三年时间,表示决心之久。
- 何处解扬能致命,向来余阙未成功。
【译文】:
谁能解开这个谜底让人致命?过去余阙还未取得成功。
【注释】:解扬:指解开谜题的人,这里指破解谜底的人。致命:指致命的一击。解扬能致命:指破解谜底的人具有决定性的能力。解:解释、解答的意思。扬:在这里指解开谜题的人。
- 千秋谁秉昌黎笔,闻道平淮论已公。
【译文】:
千秋万代有谁能执掌李斯的笔法?听说他平定淮河的论议已经公正无私。
【注释】:昌黎:指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字介甫,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介甫、临川先生等。昌黎笔:指李斯的书法,李斯是秦朝时期的丞相,以篆书著称,后被推崇为“千古第一书家”。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将领的智谋和才能,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诗中“督府”指的是地方的军事长官,“旧总戎”则暗示了这位将领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他向南进发时,立下了坚定的决心;追击敌人时,又巧妙地利用了有利的时机。他的智谋和勇气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赞扬,甚至有人猜测他是解开谜底的关键人物。同时,他也被认为是公正无私的典范,他的议论公正而深刻,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可。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