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定祠边细路斜,高台百尺面清华。
柝声似应云中笛,帆影虚疑海上槎。
老兴把杯还把笔,清时闻鼓不闻笳。
闲从滴露泉头立,开遍梧桐几树花。

注释:

  1. 忠定祠边细路斜,高台百尺面清华。
  • 忠诚的烈士祠旁边是一条倾斜的小路,高高的台上俯瞰着美丽的景色。
  1. 柝声似应云中笛,帆影虚疑海上槎。
  • 柝声似乎在回应天上云中的笛声,帆影看起来像是在海上航行的船只。
  1. 老兴把杯还把笔,清时闻鼓不闻笳。
  • 随着年华的增长(老兴),我开始喜欢喝酒(把杯)也喜欢写字(把笔)。
  • 在清静的时候,我听到了鼓声(清时闻鼓)却不再听到笳声(不闻笳)。
  1. 闲从滴露泉头立,开遍梧桐几树花。
  • 闲暇时我在露珠滴落的泉水旁站立,周围的梧桐树下已经开满了花朵。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之一。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

首联“忠定祠边细路斜,高台百尺面清华”描述了忠定祠附近的小路,以及高高的台上可以俯瞰到的美景。忠定祠可能是为了纪念一位忠诚的烈士而建,而小路和高台则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背景。

颔联“柝声似应云中笛,帆影虚疑海上槎”则是通过声音和影子的变化来表达诗人的感受。柝声可能是指古代守夜人敲梆子的声响,而云中笛和海上槎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历史传说的回忆和联想。这里的“似应”和“虚疑”表达了诗人对声音和影子的主观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颈联“老兴把杯还把笔,清时闻鼓不闻笳”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这里的“老兴”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或者怀旧之情,而“把杯”和“把笔”则分别代表了饮酒和写作的行为。诗人在清静的时候更愿意倾听鼓声而不是其他的声音,这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态度。

尾联“闲从滴露泉头立,开遍梧桐几树花”则是诗人在悠闲时刻的情景描写。他独自站在滴水的泉水边,周围是盛开的梧桐树,这些景象都显得格外美丽。这里的“开遍”和“几树花”不仅描述了植物的生长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赞美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如忠定祠、高台、秋风等,也富有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有层次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