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携书谒郡侯,侯方燕坐对春秋。
两生有道时非汉,二国无徵礼自周。
歌采康衢今日颂,传留廉吏后人修。
多情若问西山路,古树阴中涧水流。
岁晚携书谒郡侯
候方燕坐对春秋。岁晚携书谒郡侯,侯方燕坐对春秋
两生有道时非汉,二国无徵礼自周。歌采康衢今日颂,传留廉吏后人修。多情若问西山路,古树阴中涧水流。
注释翻译
- 岁晚携书谒郡侯:岁月将尽时带着书拜访郡侯。“岁晚”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携书”表示携带书籍,“谒郡侯”指的是去拜见郡县的长官,通常指太守或县令。
- 侯方燕坐对春秋:郡侯正在悠闲地坐着,与春秋相对。“燕坐”指的是闲暇时的坐姿,这里形容郡侯闲暇之时的样子,而“春秋”则可能是指历史典籍或经典著作。
- 两生有道时非汉:两位学者遵循道德,但并非汉代人物。“两生”可能指的是两位贤才或者两个志同道合的人,“有道”表示他们遵循道德准则,“时非汉”则表示他们的时代背景不是汉朝,这可能暗示这两位学者来自古代或者与汉朝不同的时期。
- 二国无徵礼自周:像两个国家一样没有征召礼仪,完全遵循周制。“二国”可能指的是两个独立的国家,“无徵礼”表示没有征召礼仪,即不通过官方渠道选拔人才,而是依据个人的德行和才能来任命官员。“自周”则表明这样的制度起源于周朝。
- 歌采康衢今日颂:歌颂今天的道路,采集民间的颂扬。“歌采”可能是歌颂采集的意思,“康衢”可能是指宽阔平坦的街道,“今日颂”则是指今天对这种道路的歌颂和赞美。
- 传留廉吏后人修:留下清廉官吏的故事,让后人学习。“传留”表示传承和保留,“廉吏”指的是廉洁自律的官员,“后人修”则表明这些故事将被后代记住,并作为榜样被学习和传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者在岁末之际前往郡侯处拜访的情景。诗中不仅表达了对郡侯的敬意,还展示了两位贤者的道德风范以及他们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推崇。通过对比汉代的征召制度与周代的制度,诗人强调了贤者应被重视和尊重的社会价值观。此外,诗中对康衢的歌颂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以及对民众幸福生活的关注。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赞颂道德和清廉的政治理念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