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数叶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
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注释:
萧萧:风吹竹林的声音。
数叶:几片竹子。
胜:胜过,不及。
谁信:谁相信。
中书:唐朝时称中书省,为官署名。
放笔:放开笔,指创作。
行尽:走完。
楚江:指长江。这里泛指大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石庵观赏到一幅画竹作品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小诗。
前两句写画家画竹,突出其艺术高超。“萧萧”是形容风吹竹林的声音,表现了竹叶的飒飒作响,给人以生动、形象的艺术美感。“数叶”则说明画家画的是几丛竹,而不是整株竹子,这既符合实际,又能表现出画家的技艺高超。“不胜看”即“看不尽”,“到此方知画竹难”意思是说,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会到画竹子之不易。这里的“方知画竹难”,不是强调画竹子本身之难,而是强调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距离之远。因为画竹子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深厚的修养,而这些往往只有画家自己才能体会得到。
第三句则是对画家的赞赏,赞扬他能以画竹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谁信”二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敬佩之情,也表明了自己对画竹子这一题材的深刻理解。
最后一句则是对画家创作过程的描述。“谁信”二字再次出现,既是对画家技艺的高赞,也是对画家创作过程的赞叹。“片时行尽楚江干”,意思是说,画家只用了片刻的时间,就将整条长江都画完了。这句话虽然夸张但并非无理,因为画竹子的过程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这里的“片时”并非指很短的时间,而是指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行尽”则是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将整个楚江都画了一遍。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家画竹的过程,表达了对画家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绘画题材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还通过对画竹子这一传统题材的重新诠释,展现了画家的创新精神和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