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兴逢秋日渐深,相知独寄画中琴。
青山影照斜桥水,时往时来共赏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看诗中是否有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和生动的用典;
②看句式是否灵活多变,句中是否运用了对仗等修辞手法;
③看整首诗歌是否通顺流畅,语意是否清晰连贯。
【答案】
译文:秋天到来时诗兴更浓,我与朋友相知,只寄情于画中琴弦。青山倒影映照斜桥水面,时时往来共赏音乐之声。
注释:①俞立夫(1906~1984),浙江嘉兴人,诗人画家,著有《秋思》、《春雨》等诗集。
赏析:
此诗作于1937年秋,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诗人在南京沦陷前离城赴苏北抗日根据地。“秋日渐深”,“独寄画中琴”两句是说,随着季节的转换,自己的诗兴也越发浓重,但友人不在身边,只好把对友人的思念寄托在画上的一曲高山流水上。“青山影照斜桥水”,写友人不在时的所见所感,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此诗构思新颖别致。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画面:一是“秋日渐深”,二是“独寄画中琴”,三是“青山影照斜桥水”,四是“时往时来共赏音”。这四幅画分别展示了四个不同的场景:秋日来临之时,诗人在南京城中,面对秋日的景色,心情十分舒畅。他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寄托在一首小诗之中。他想象自己和朋友在一起,两人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品着茶、弹琴、吟诗。可是现在他独自一人,只能一个人独自品茗弹琴、吟诵诗文。这时,他看到远处的青山倒影映照在一条溪流上,仿佛在向他招手。于是,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为这幅美景写下了这首小诗。这首诗写得非常优美、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