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卷邱边秋草多,两知亭下客频过。
故人三宿还辞去,独听沧浪奈水何。
【注释】
瘗卷:埋葬卷轴,比喻收藏书籍。邱边:指山边。秋草多:指秋天的草木丛生。两知亭:即知音亭。频过:多次经过。故人:老朋友。三宿:古代以“三宿为一期”,表示朋友之间的友谊。还辞:告别的话。沧浪:水名,在今江苏扬州市北。奈水何:奈之奈何。奈:无可奈何的意思。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冬。刘介夫是作者的朋友,时年四十八岁,官至殿中侍御史。诗人送别好友到江都任上,有感而发,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情深意长。首句“秋草多”写景,“卷”字暗含“书”字,暗示刘介夫的去向与自己的交往有关;次句写刘介夫来去频繁;三、四两句写刘介夫离别而去的情景。
“故人三宿还辞去”,言刘介夫离开的时间很短。“三宿”典出《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三夜河东君”,指刘介夫的妻子张氏。“还辞”,是说刘介夫要离去了。“独听沧浪奈水何”,言自己面对滔滔江水,无可奈何,只好听之任之。
这首诗语言质朴流畅自然,含蓄隽永,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