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古云苦,况复远戍边。
强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
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
犁锄亦病甚,幸免荷戈鋋。
但得烽火息,聊以延岁年。
【注释】
①屯田:汉代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官署,主管屯戍、耕种。②从军古云苦:古时当兵打仗是很艰苦的。③况复:何况又。④乘障:据《后汉书·马援传》载,马援为伏波将军,曾“以六郡良家子自结”随其兄马防入交趾,“乘障塞”。⑤羸弱:指体弱无力的人。⑥恶(wù)土:不毛之地,不生草的荒地。⑦漠漠(màmò):形容沙漠辽阔空旷的样子。⑧犁锄:耕具。⑨鋋(chán):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矛而短,用金属或竹木制成。⑩聊以:姑且,暂且。
【译文】
从军打仗自古以来就很辛苦,何况是驻守在遥远的边境呢?
身体强壮的人乘着战车去巡逻,那些身体虚弱的人只能留下来种地。
那荒凉的土地不会生长植物,茫茫的沙漠覆盖了整个天空。
农具也因长期使用而变得很破旧,幸好没有像战士一样手持武器。
只要能平息战事,我们就能稍稍延长寿命,享受岁月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寄给好友胡用晦的,诗中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深深同情和敬意。全诗共四联。
第一联:“从军古云苦,况复远戍边。”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即从军之苦;次句进一步说明,更兼远守边疆,处境艰难。这两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气势雄浑,表现了作者对边防将士生活艰辛的深切同情。
第二联:“强者乘障去,羸弱乃屯田。”此二句写屯田之事。由于边防紧张,所以必须把健壮的人派去巡视守卫,而将身体较弱的人留下来从事屯田耕作。这是当时一种不得已的安排。然而,这种安排显然对弱者极为不利,因为屯田工作繁重艰苦,而且还要经常行军巡逻,劳逸不均,十分艰苦。
第三联:“恶土不生草,漠漠沙兼天。”“恶土”指荒僻之地。上句说这些土地荒芜不生草木,下句又说大漠无边无际,连天而起。这两句既描绘了边疆荒无人烟、风沙蔽日的景象,又烘托出边关将士的孤独凄凉之感。
第四联:“犁锄亦病甚,幸免荷戈鋋。”“犁锄”,指耕作用的犁和锄头。上句说犁锄等农具都已破旧不堪,难以继续使用;下句说幸好没有让战士们拿起弓箭和长矛去与敌人作战,否则的话,他们也将无法忍受这种煎熬。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边疆将士艰苦生活的悲惨境遇。
末联:“但得烽火息,聊以延岁年。”“但得”意为“只要”,“聊以”意为“姑且”、“暂且”。“烽火”代指战争,“聊以延岁年”则表达了作者对边关战事早日结束的期盼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深沉真挚,通过描写边疆将士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同情和敬意。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与自己的安逸生活相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贞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