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奢无辜为君戮,臣胥敢怒不敢哭。朝辞楚疆暮吴国,还兵入郢亦太酷。
愤愤心,还未足。楚何怨,吴何恩。豫让死,王裒存。是邪非,不必论。
一片鸱夷皮,裹骨难裹魂,北风莫遣向越奔。向越奔,无不可,只恐仇吴似仇楚。

胥门,

臣奢无辜被戮,臣胥敢怒不敢哭。

朝辞楚疆暮吴国,还兵入郢亦太酷。

愤愤心,还未足。楚何怨,吴何恩。豫让死,王裒存。是邪非,不必论。

一片鸱夷皮,裹骨难裹魂,北风莫遣向越奔。

向越奔,无不可,只恐仇吴似仇楚。

【注释】

胥门:即胥门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市东北。

奢:指伍奢,楚国大夫,因劝谏楚平王被杀。

胥:即伍胥,伍奢之子。

戮:杀。

胥:伍子胥,字子胥。

敢:表示委婉的语气。

辞:离别。

还:返回。

入郢:进入楚国的都城郢。

豫让: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曾为报公子赵氏之仇而刺杀赵襄子未遂,后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自杀。

王裒:春秋时鲁国人,名褒,字子骞,孔子弟子。哀公时任司寇,因见鲁昭公被弑而悲痛欲绝,孔子称赞他守正不阿。后遭谗言,以罪出亡。

是邪非:是非。

一片:比喻伍奢全家。

鸱夷皮:鸟兽的皮革。这里用作代称。

骨:指伍奢全家的尸体。

难裹魂:难以将魂魄裹住。

向越奔:到越国去。

无不可:没有什么不可以。

向越奔:到越国去。

《左传》:“吴败越于槜李。”

无:没有。

可:可以。

《左传》:“夫差耻吴众不及楚,曰‘我忍之’。”

仇:仇敌。

豫让:战国末年人,原为晋国大臣豫让,事智伯,为智伯复仇失败,改名换姓而行刺智伯,失败后漆身为厉,吞炭而死。

《史记》:王裒闻丧过哀,“毁瘠骨节皆烂”。

是邪非:是非对错。

【赏析】

伍奢一家被害,伍子胥逃亡至吴国,吴国国君夫差听说伍子胥要来投奔自己,十分高兴,说:“寡人有疾在身,不能亲自迎接你,请允许我先尝一尝你的肉吧!”伍子胥只好忍气吞声地来到夫差的宫中,但仍然得不到重用,于是便投江而死。临死前,他写了一封信给吴国国君夫差说:“我伍子胥无罪而被处死,我的家族也被连累诛灭,这难道是君王的恩德吗?您如果真有仁德之心,就一定不要因为报仇而杀害无辜的人,这样,您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信中还说:“您一定要记住我的话!楚国和吴国有仇恨,这是事实。但是,我们两国的仇恨,与您有什么关系呢?您杀了我的祖先,我一定要杀死您的祖先!您杀了我的朋友,我一定要杀死您的朋友!您杀了我们的国君,我要替他们报仇!”信中的这段话,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对朋友的深厚感情和高尚情操。

吴国的百姓十分怀念他的功德,纷纷为他送葬。伍子胥的儿子伍员(伍尚)也随同父亲一起去送葬。当伍子胥的棺材经过胥门(今江苏无锡市东)时,伍子胥的儿子伍尚和弟弟伍员(伍子胥之弟)一起站在路边哭泣。伍子胥的孙子伍封看到这种情景十分生气地说:“我们的父亲为国家而死,你们却在这里为他哭泣!你们这样做,是不是太过分了?”伍尚回答说:“我们是被迫流泪的,并不是故意要哭的。”伍员说:“我们的父亲是忠诚的爱国者,我们为他哭泣也是理所当然的!”伍封说:“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他报仇,让他的冤魂得以安息!我们要为他的父亲报仇,就是要让吴国的国君感到羞愧!”于是,他们二人挥剑向前,向吴国人砍去。吴国人见状十分惊恐,纷纷躲避开路,伍员和伍尚趁机冲进吴宫,杀死了吴王夫差的两个宠臣。吴国人见此情景更加恐慌,纷纷逃离王宫。伍员和伍尚乘势追击,杀死了吴王夫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掘墓鞭尸”的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