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复听松,松声在高阁。
阁成四十年,听者今如昨。
风来春涛生,风去秋涛落。
当其无风时,萧然亦微作。
聪者听于斯,冥心对寥廓。
译文:
听松
听松又听松,松声音在高阁。
高阁建四十年,听者今犹昔。
风吹春涛生,风去秋涛落。
风停无风时,萧然微作响。
聪者听于此,冥心对寥廓。
赏析:
这首诗以“听松”为题,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紧扣“听”字,通过不同的场景描绘来表现听松的感受和体验。
第1句:听松又听松,松声在高阁。
- 注释:这里描述了诗人反复倾听松的声音的场景,强调了对松声的专注。
- 赏析:这句诗通过重复“听松”,强调了诗人对松声的重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珍视。同时,通过“在高阁”这个设定,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追求。
第2句:高阁建四十年,听者今如昨。
- 注释:描述了高阁的建造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而如今听松的人依然如同过去一样。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尽管岁月变迁,但人与自然的联系依旧紧密。
第3、4句:风来春涛生,风去秋涛落。
- 注释:描述了风来时,松林中产生如春潮般汹涌的声音;风去后,秋日的松涛声渐渐消失。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风的描述,展示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更替带来的不同景观。它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第5句:风停无风时,萧然亦微作。
- 注释:当没有风的时候,松树的声音变得微弱,但仍然可以听到。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无风时的松声进行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内敛的美。它揭示了自然之美往往需要静谧才能被完全领略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6句:聪者听于此,冥心对寥廓。
- 注释:聪明的人就在这里聆听,他们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赏析:最后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总结了前文对松声的描写和对听松体验的表达。同时,它也传递了一个哲学思考:真正的聆听并不在于耳朵的感知,而是心灵的共鸣和对世界的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松声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和人对自然的情感联系。它不仅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