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文襄,古之遗爱。
去公百年,典型犹在。
惟遗爱一言,寔自仲尼。
称郑之侨,今千载馀。
继者何少,子产初政。
人欲杀之,歌者如水。
及再歌也,又恐其死。
公之始至,白地有谣。
经营宣力,二纪三朝。
苟利于民,遑恤在已。
我思古人,子产哉是。
儗名山嘉树,孰非甘棠。
勿剪勿代,公貌在堂。
我门于题,于戏不忘。

【译文】

我怀念文襄公,他古时候的美好遗爱。

文襄公已经去世一百年,他的典范依然存在。

只有遗爱的一言,确实出自仲尼。

称赞郑国的侨民,现在千载有余。

继承人很少,子产开始执政。

人们想要杀他,歌者如水汹涌。

等到第二次唱歌时,又担心他会死亡。

文襄公第一次到任时,白地就有谣曲传唱。

经营宣力,二纪三朝,只要有利于百姓,何须担忧个人得失。

我想念古人,子产就是其中一位。

比拟名山嘉树,谁能不是甘棠?

不要剪伐也不要代替,文襄公的身影仍然在堂上。

我们家门上的题词,戏谑不忘。

注释:

  1. 周文襄公:指周文王。颂是古代一种祭祀或歌颂祖先的文体。此诗是作者对周文王的一种颂扬。
  2. 我怀文襄:我怀念文王。文襄,即文王,周文王姬昌。这里指代文王。
  3. 古之遗爱:古代的美好遗愿。遗爱,遗留下来的恩惠。
  4. 去公百年:离开文王已经很久了。去公,指离开文襄公。百年,一百步。这里表示时间的漫长。
  5. 典型犹在:典型事迹仍然存在。典型,榜样,典范。犹在,仍然存在。
  6. 惟遗爱一言:只有遗爱的一句话。惟,只;遗爱,遗留下来的恩惠;一言,一句话。
  7. 寔自仲尼:确实是由孔子说的。寔,确实;自,从;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这里指的是文王的遗训。
  8. 称郑之侨:称赞郑国的大夫侨民。称,称赞;郑,国名,春秋时期郑国;侨,通“侨”,同姓的诸侯;大夫,官职。
  9. 今千载馀:现在流传了千年有余。馀,剩余,引申为流传。
  10. 继者何少:继承者太少。何,疑问代词,怎么;少,少;者,代人。
  11. 子产初政:郑国大夫子产刚执政不久。子产,郑国的执政大臣子太叔。初政,刚刚开始执政。
  12. 人欲杀之:有人想杀这个官员。
  13. 歌者如水:歌唱的人像流水一样多。
  14. 及再歌也:到了第二次唱的时候,又担心他死了。
  15. 公之始至:文王刚刚来到这个国家。
  16. 白地有谣:白地(地名,位于今山东定陶)就有歌谣传唱。
  17. 经营宣力:经营治理和发挥力量。
  18. 二纪三朝:两个纪年三个朝代。二纪,两纪年;三朝,三个朝代;纪,纪年;朝,朝代。
  19. 苟利于民:如果有利于百姓的话,就不必担心自己的事情了。
  20. 我思古人:思念那些古人。
  21. 子产哉是:子产啊,就是这样的人。
  22. 儗名山嘉树:比作名山和良木。拟,比喻;名山,高大的山;嘉树,优良的树木。
  23. 孰非甘棠:哪能不是那棵甘棠树。孰,谁;岂,哪里;非,不是;棠,棠树。这里用棠树比喻文王的美德。
  24. 勿剪勿代:不要剪除也不要更换。勿,不要;剪,割;代,替换;勿剪勿代,不要剪除也不要更换。
  25. 公貌在堂:文王的容貌还留在朝廷上。公貌,文王的容貌;在堂,在朝廷。这里指文王虽然已去世,他的英明仍留传于世。
  26. 我门于题:我们的门上有题字。题字,门前的匾额或者碑文。
  27. 于戏不忘:我们门上的题字不能忘记。于戏,古文中常用来表示感叹的语气或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不忘,不能忘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