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塞风高暮角哀,浮云终日去燕台。
百年骏骨逢时晚,十月鸿书隔岁来。
锦水即从巫峡出,青山定向剑门开。
独伤人事多留滞,万里停云日几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旅怀二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远塞风高暮角哀,浮云终日去燕台。
百年骏骨逢时晚,十月鸿书隔岁来。
锦水即从巫峡出,青山定向剑门开。
独伤人事多留滞,万里停云日几回。
注释与赏析:
- “远塞风高暮角哀”:描述边疆边塞的荒凉与凄凉,夕阳下吹响的号角声让人感到一种哀愁。
- “浮云终日去燕台”:比喻时光流逝,就像浮云一样,永远地离开燕台(可能是指某处古迹或象征性的地方)。
- “百年骏骨逢时晚”:用“骏骨”比喻自己才华出众,但生不逢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 “十月鸿书隔岁来”:形容书信往来稀少,如同隔着一年才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一样。
- “锦水即从巫峡出,青山定向剑门开”:描绘了长江三峡的美丽景色,暗示作者内心的激荡与向往。
- “独伤人事多留滞”: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奈。
- “万里停云日几回”:通过天空中的云朵停留不动的景象,象征着作者心中的忧虑与期待。
译文:
在边塞之地,傍晚时分传来凄厉的号角声,仿佛是对时光的哀叹。那些像云彩般飘散的人世间的事,终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我虽然拥有过人的才能,但是生不逢时,无法得到重用。每年冬天的信件都难以送达,仿佛隔了一年才收到一封远方亲人的来信。美丽的长江从巫峡流出,那连绵不断的群山像是被指向了剑门关的方向。我独自伤感,感叹人事变迁多舛,心中满是羁绊和滞留。而那天空中不断停留不去的云朵,似乎也诉说着我无尽的思绪和期望。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边塞生活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