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过白马渡,千里断平原。
水出云根上,帆行石峡门。
未寒厓已冻,不雨昼多昏。
何自闻人语,荒荒虎豹村。

【注释】

沅江:指沅水,发源于中国湖南省境内,流经湘、鄂、赣、川四省。杂述:即纪行诗,记述作者在沅江一带所见所闻。白马渡:古渡口名。山过:经过。云根:云雾缭绕的山峰,形容峰顶常有云雾。石峡门:指险峻的峡谷。崖已冻:岸壁已被冰雪覆盖。何自:何处。人语:人声。荒荒:荒芜的样子。虎豹村:野兽出没之处。

【译文】

越过白马渡之后,千里平原尽收眼底;

溪水从云雾缭绕的山峰上流下,船帆驶过石壁夹立的水道。

天气未寒,岸崖已是冰封,不下雨则日间多阴霾;

为何能听到人间的喧哗,只见荒凉的虎豹栖息之地。

【赏析】

《沅江杂述》: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沅州通判时,是组诗“沅江二首”中的一首。全诗描绘了诗人经过白马渡后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受。

第一句“山过白马渡,千里断平原。”写诗人经过白马渡以后,眼前展现的是一片辽阔的平原景象。“山过”二字,点明了诗人行进的方向,“断平原则”表明了诗人行进的速度和心情。诗人一路走来,只见群山连绵,山岭如屏障横亘,而平原则是一望无际,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兴奋,而是对平原的景象产生了怀疑:千里平原,竟有如此辽阔,这平原究竟存在多久了呢?这种疑问,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第二句“水出云根上,帆行石峡门。”写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峡谷口,只见水流潺潺,汇入云中,而船帆则在峡谷中穿行。这里,诗人用“水出云根上”来形容瀑布的壮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帆行石峡门”则形象地描绘了峡谷口的险峻。

第三句“未寒厓已冻,不雨昼多昏。”写诗人到达峡谷口后,发现两岸悬崖峭壁已经结满了冰雪,即使天气晴朗,阳光照在冰面上也会显得昏暗。这里,诗人用“未寒”来形容天气,既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敏锐观察,也表现出了他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第四句“何自闻人语,荒荒虎豹村。”写诗人在峡谷口停留片刻后,便继续前行。他四处张望,但除了悬崖峭壁之外,再没有看到其他村落。此时,他听到一阵人声传来,原来是一群村民在山谷中劳作。这些村民们住在荒凉的虎豹村中,远离繁华的城市和喧嚣的人群。在这里,诗人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体验到了人类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沅江一带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人类在大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