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桃来七夕,新果正新尝。
西北神仙品,衡茅筐篚香。
外刚明质直,内理见文章。
为是羞牛女,星桥莫涕裳。

【注释】

  1.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2. 适郑德进馈芳园:郑德进是唐朝宰相,他在洛阳为官期间,曾建有一座芳园。
  3. 胡桃来七夕:胡桃是一种果实,传说中,在七夕之夜,牛郎和织女会在天河相会,因此七夕又称“乞巧节”。
  4. 新果正新尝:新果是指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此时正值新果上市的季节。
  5. 西北神仙品: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仙果自然也具有非凡的品质。
  6. 衡茅筐篚香:衡茅,即一种草编的器具;筐,即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器具;篚,也是一种盛放物品的器具。这里的筐篚,指的是盛放仙果的器具。
  7. 外刚明质直:形容胡桃外表坚硬,质地纯净,内里又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8. 内理见文章:内里的结构严谨,营养丰富,就像一篇文章一样。
  9. 羞牛女:指牛郎和织女虽然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
  10. 星桥莫涕裳:牛郎和织女只能在银河上相见,而他们又不能互相赠送礼物,所以只能默默流泪。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丁未年(公元867年)七夕节时所作。当时,诗人在洛阳与友人郑德进一起品尝了胡桃这种新果,并感慨于牛郎织女不能相聚的痛苦。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同情之情。
    首联“胡桃来七夕,新果正新尝”,诗人首先点明了时间、地点以及所品尝的美食,为后面的抒情做好铺垫。接着,“西北神仙品,衡茅筐篚香”两句,诗人将胡桃比作神仙所食之果,赞美其品质高雅,香气四溢。同时,也暗示了胡桃的珍贵与难得。
    颔联“外刚内明质直,内有理见文章”,诗人通过对胡桃的描写,进一步赞美了它的内在品质。胡桃不仅外形坚硬,而且内里又含有丰富的营养,这就像是一个人内外兼修,既具备坚强的品质,又有丰富的内涵。同时,这也暗喻了牛郎和织女的爱情坚贞不屈,虽然他们不能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如同胡桃一般坚韧。
    颈联“为是羞牛女,星桥莫涕裳”两句,则是诗人对牛郎和织女的同情与感慨。诗人认为,牛郎和织女虽然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只能远远地望着对方,这是何等的悲哀啊!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牛郎和织女的深深同情之情。而最后一句“为是羞牛女”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正是因为牛郎和织女不能在一起,才让牛郎和织女更加显得美丽动人。
    这首诗以胡桃为引子,通过对它的种种描绘与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牛郎和织女的同情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坚守与执着。同时,诗人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