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秋色净寒烟,万里山河一镜悬。
露滴杯中宾兴剧,光垂海上主恩偏。
砧声莫到斋亭处,杵影还归几榻前。
兄弟颉颃张俭在,三年此夜泛霜天。

《中秋即事和张图溟韵》赏析

林熙春的《中秋即事和张图溟韵》是一首表达对兄弟情深以及个人仕途感慨的古诗。诗中,作者以秋夜的宁静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与深沉的人事情怀。

“夜来秋色净寒烟,万里山河一镜悬。”开篇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的夜空,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万水千山在夜色中如明镜般倒映,营造出静谧而又辽阔的意境。

“露滴杯中宾兴剧,光垂海上主恩偏。”诗人将自然的露珠比作杯中的酒,而主恩则如同海上的光芒,暗喻着朝廷对自己的特别关照。这里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感激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砧声莫到斋亭处,杵影还归几榻前。”砧声与杵影,是勤劳的象征,也反映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里对家人的思念。“斋亭”和“几榻”,则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空间,反映出他虽身处官场,但内心始终牵挂着家庭的温暖。

“兄弟颉颃张俭在,三年此夜泛霜天。”最后一句,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间手足情深的怀念,又抒发了对自己未来可能遭遇困境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

在赏析《中秋即事和张图溟韵》时,我们不难发现,林熙春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着对生活的独到理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不仅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与宁静,更让人体会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