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色百花庄,却羡花王喜向阳。
根自上林呈国色,味攒佳气见天香。
金茎露湛胭脂湿,玉树烟浮琥珀光。
莫道群芳君独擅,多君况复侍君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绘了御园牡丹的美丽景象。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1. 长安春色百花庄,却羡花王喜向阳。
    注释:《御园牡丹》是王昌龄为赞美御园牡丹而创作的诗篇。“长安”指的是当时的京城长安,“春色”表示春天的气息,“百花庄”指的是一个种植各种花卉的地方,“却羡花王喜向阳”表达了作者对于牡丹能在春季盛开并向着阳光生长的羡慕之情。

  2. 根自上林呈国色,味攒佳气见天香。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牡丹的根部和花朵都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香气。“上林”指的是皇宫中的园林,“国色”是指国家的瑰丽颜色,“味攒佳气见天香”形容牡丹的花朵散发着令人陶醉的香气,仿佛能闻到天空中弥漫的芳香。

  3. 金茎露湛胭脂湿,玉树烟浮琥珀光。
    注释:这句诗描写了牡丹的茎部像金色的柱子一样闪耀着光泽,而花瓣则像沾满胭脂的水珠一样湿润。“玉树烟浮琥珀光”形容牡丹的花朵在雾气中漂浮,散发出琥珀色的光辉。

  4. 莫道群芳君独擅,多君况复侍君王。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牡丹虽然在众多花卉中独自占据优势,但更值得称道的是它能够陪伴君王。“莫道”意为不要说,“众芳”指的是其他的花卉,“君独擅”指的是牡丹独自占据了优势,“多君”则是说牡丹数量多,“况复侍君王”意味着牡丹不仅数量多,还能陪伴君王左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御园牡丹的描绘,展现了其美丽的外貌和独特的气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金茎露湛胭脂湿”、“玉树烟浮琥珀光”,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牡丹的优雅姿态和高贵品质。同时,通过对比其他花卉和赞美牡丹陪伴君王,表达了对牡丹独特价值的认可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