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林谁点染,老翠见深红。
色重娇新艳,条苏怯晚风。
春滋休欲妒,秋杀莫言功。
亦有寒松柏,长青向此中。
《红叶》
霜林谁点染,老翠见深红。
色重娇新艳,条苏怯晚风。
春滋休欲妒,秋杀莫言功。
亦有寒松柏,长青向此中。
注释:
- 霜林谁点染:霜林,指被霜打过的树木;谁点染,指是谁在霜林上点染出这红叶。
- 老翠见深红:指经过岁月沉淀的老树,叶子呈现出深红色。
- 色重娇新艳:颜色厚重而娇嫩鲜艳。
- 条苏怯晚风:枝条柔美,仿佛害怕晚风。
- 春滋休欲妒:春天的生长不要嫉妒秋天的成熟。
- 秋杀莫言功:秋天的凋零不要认为没有功劳。
- 寒松柏:指的是冬天仍保持绿色的松树和柏树。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红叶的七绝诗。全诗以霜林和红叶为意象,通过对红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季节更迭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霜林谁点染”,诗人用“谁点染”来形容霜林上的红叶是如何出现的,暗示这是自然的力量所为,而非人为。这里的“点染”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红叶的色彩如何被霜气所渗透,显得更加鲜明、艳丽。
第二句“老翠见深红”,则进一步描绘了红叶与老树的关系。这里使用了“老翠”和“深红”两个词语,前者形容老树的颜色,后者则直接描绘了红叶的颜色。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强调了红叶的美丽不仅在于它的颜色,更在于它给老树带来的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色重娇新艳,条苏怯晚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红叶的特点。在这里,“色重”指的是红叶的颜色厚重,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娇新艳”则是指红叶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娇嫩和新艳的特点。而“条苏怯晚风”,则形象地描绘了红叶的枝条在风中摇曳的样子,仿佛在畏惧晚风的吹拂。
最后两句“春滋休欲妒,秋杀莫言功”,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的赞美。这里,诗人用“春滋”、“秋杀”来象征生命的生长和衰败,而“休欲妒”和“莫言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态度的淡然,即无论生命是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坦然接受,不嫉妒也不夸大其功。
尾联“亦有寒松柏,长青向此中”,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这里提到的“寒松柏”,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长青向此中”则表明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的环境,这些松柏都保持着自己的绿色,就像这首诗中的红叶一样,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色彩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