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事幽情与冶谈,如斯称绝喜兼三。
心知境幻终成剧,怕是魂销预戒眈。
听至关情还罢酒,时当隔岁亦传柑。
梦残谁可资欢具,闹岁填街鼓正酣。

【译文】

辰叟圣符召唤我与介孺观看演出《牡丹亭》传奇。这剧的情节和语言都极为美妙,令人称绝。

知道这剧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终究是一场戏剧。恐怕是魂魄都要被其迷住,预先戒惧不前。

听到至关紧要的情节,还喝起酒来;到了隔年,也能吃到柑橘。

梦醒之后谁可以提供快乐的东西呢?闹市中,锣鼓声正响亮。

【注释】
辰叟:即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隆庆四年进士。任南京太常博士。万历十一年以“议大礼”得罪,谪戍雷州卫。后得赦放还。他创作了著名的《牡丹亭》。
介孺:即李介孺,字元辅,号介孺,浙江仁和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迁吏科给事中。他也是汤显祖的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戏曲。
冶谈:优美的谈话。
心知境幻终成剧:知道这剧中所描绘的一切都是虚幻的,终究是一场戏剧。
怕是魂销预戒眈:怕的是魂魄都要被其迷住,预先戒惧不前。
听至关情还罢酒:听到至关紧要的情节,还喝起酒来。
时当隔岁亦传柑:到了隔年,也能吃到柑橘。
梦残谁可资欢具:梦醒之后谁可以提供快乐的东西呢?
闹岁填街鼓正酣:闹市中,锣鼓声正响亮。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友人辰叟的邀请下观看《牡丹亭》演出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该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对剧中所描绘的爱情悲剧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首联“艳事幽情与冶谈,如斯称绝喜兼三”,诗人首先描绘了《牡丹亭》中的艳事和幽情,认为这些情节都极为美妙,令人称绝。这种评价表明了他对该剧的喜爱和推崇。
颔联“心知境幻终成剧,怕是魂销预戒眈”,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知道这部剧所描绘的爱情悲剧最终将导致主人公的悲剧结局,因此感到悲哀和惋惜。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颈联“听至关情还罢酒,时当隔岁亦传柑”,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现场聆听剧情时的情境。当听到至关紧要的情节时,他还忍不住喝起了酒;而在隔年的今天,还能吃到柑橘。这种生活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能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和欢乐。
尾联“梦残谁可资欢具,闹岁填街鼓正酣”,诗人最后感叹道。梦醒之后,谁可以提供快乐的东西呢?闹市中,锣鼓声正响亮。这句诗既抒发了诗人在观看演出后的孤独感,也表达了他对热闹节日氛围的欣赏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牡丹亭》的热爱和对人性、社会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抒情和议论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