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正气接天都,抗疏高名壮伏蒲。
独以时危鸣仗马,不因秋老忆莼鲈。
熙朝终是霜霆重,幽梦还将日月扶。
世事正须同击楫,竞传江左有夷吾。

注释:

黄公让:黄公亮,字晦叔,宋高宗时进士及第,曾任枢密使、中书侍郎,为相十年。垣长:即黄公亮之门客。去国:离任。龙门正气:指黄公亮在朝中正直敢谏。抗疏:上奏章给皇帝。高名:高尚的名声。壮伏蒲:指黄公亮在朝中有威望。独以:只是。时危:国家危急。鸣仗马:用鸣钟击鼓来激励士气。不因:因为。秋老:秋天到了。忆莼鲈:想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熙朝:美好的时代。霜霆:形容雷霆。幽梦还将日月扶,意谓美好时光将逝去。世事正须同击楫,意谓当与天下人共同努力振兴大业。竞传江左有夷吾,意谓当效仿诸葛亮辅佐刘备。夷吾:指诸葛亮。

赏析:

此诗前半首赞颂黄公亮不畏权势,敢于直言,为国家社稷考虑而离开朝廷,表现出一种忠君爱国的崇高精神。后半首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要像诸葛亮那样辅助君王,共图大业的决心。

这首诗是黄公亮出京时的赠别之作。全诗四句,每句都是一韵,且押的是同一个韵。诗的前半部分写友人黄公亮出京时的情景,后半部分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和决心。

“黄公让垣长以言事去国”这一句,是说黄公亮因进言而被免官出京了。这句开头就点明题旨,为下文作铺垫。“龙门正气接天都”,这里指的是黄公亮在仕途上的正直。“接天都”是夸张的说法,形容他正直的气节可以与天地相接。“抗疏高名壮伏蒲”,这一句写黄公亮上奏章给皇帝,其名望之大,足以令人敬畏。“抗疏”,指上奏章给皇帝;“伏蒲”,指蒲轮,古代一种用蒲草编成的车轮,是皇帝专用的车辆;“壮”,是指威风凛凛的样子。黄公亮的正直敢谏,使他成为朝廷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独以时危鸣仗马”,这里的意思是只有黄公亮敢于在国家危急之时发出号召,就像鸣响的鼓乐一样激励人们奋起抵抗外敌。这里的“时危”,既是对外敌人侵的形势,也是对内奸臣当道的局面。“不因秋老忆莼鲈”,意思是黄公亮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并不怀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是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一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

“熙朝终是霜霆重”,这里的“熙朝”是指美好的时期,“霜霆”则是形容雷霆,比喻政治清明的时代。黄公亮认为,尽管现在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但仍需警惕,因为政治上的斗争还很激烈。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形势的看法,也暗示了他将继续为国家尽忠尽智。

“幽梦还将日月扶”,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尽管黄公亮已经离开了朝廷,但他的美好梦想仍然会伴随着日月一同前行。这里的“幽梦”指的是他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日月”则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这一句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世事正须同击楫”,这里的“世务”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击楫”则是古人的一种行动方式,表示奋发向前的意思。黄公亮认为,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于危难之中,必须像古代的贤人那样,齐心协力、勇往直前地努力奋斗。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当前社会形势的看法和态度。

“竞传江左有夷吾”,这里的“江左”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夷吾”则是指古代齐国的宰相管仲。黄公亮在这里借用管仲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抱负,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够像管仲一样辅佐君王,振兴家国。这一句是对黄公亮的赞赏和期望。

这首诗通过对黄公亮出京这一事件的描绘,表现了他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同时,也通过对未来社会的展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和坚定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