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过重阳秋易老,霜花着树映山青。
妙高台望人皆蚁,云物波流室似萍。
选梦聊分僧榻卧,徵诗借作梵音听。
情多易感谁能醉,莫怪三闾叹独醒。
【注释】秋杪:指深秋。杪,树枝的末梢。安隐寺:在今浙江天台县。后山:山的背面。精舍:僧人居住的屋子。萍庵:用“萍”字为斋名。节过重阳:重阳节过后。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节过,即过了节日。秋易老:秋天容易衰老。妙高台:山顶上建有佛塔的高处。人皆蚁:人都像蚂蚁一样多。云物波流室似萍:云雾飘荡,波浪流动,就像漂浮在水中的浮萍。选梦聊分僧榻卧,徵诗借作梵音听:挑选梦中的境界与僧人共处,借用梵音来聆听。征:求,请求。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登到安隐寺后山顶上的小亭子中饮酒,并为自己新筑的小屋命名为“萍庵”,并以此字为韵,写下这首诗。
首二句是写景。节过重阳节之后,秋意渐浓,霜花着树,山色青翠,给人一种清冷之感,诗人不禁发出了“秋易老”的感慨。
第三、四句是写观景之感想。妙高台上,人们都像是蚂蚁一般地聚拢在一起,云气浮动,景物变幻莫测,而那房屋却宛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飘荡不定。这两句是诗人观景后的感慨,他感到自己的处境和周围的环境是如此地相似。
接下来两句写自己的行为和心情。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和苦闷,诗人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即在僧房中睡觉,同时用梵音来聆听,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最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诗人认为,自己虽然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一颗不染尘埃的心,因此,即使是在三闾大夫那样悲叹自己独自清醒的时代,他也不会有丝毫的伤感。
这首《秋杪登安隐寺后山小饮适余筑精舍额曰萍庵因以萍字限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和自我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