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心已冷气如虹,坐听鸣泉说苦空。
脱下袈裟调骏马,教人错认是支公。

【注释】

①同波上人:指和尚。

②云心已冷:意谓佛心已经冷却,不再如昔日那般热情。

③气如虹:意谓佛心如同彩虹般绚丽多彩。

④坐听鸣泉说苦空:意谓静坐聆听瀑布的响声,谈论着佛教的虚无观念(即“苦、空”)。

⑤脱下袈裟调骏马:意谓脱下僧衣,换上华丽的服饰去调教好马。

⑥支公:指晋代高僧支道林。

⑦译文:

云彩之心已经被冷酷无情所替代,佛心已经变得冷淡了;我坐在山崖边倾听着泉水的流淌声,并谈论起佛陀所说的佛法中的虚无观念(即“苦、空”)。我脱下僧衣,换上华丽的衣服,准备去调教好马,却让人误以为是支道林来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佛教虚无观念的独特见解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首句“云心已冷气如虹”,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出一幅云彩冷漠无情的画面。这里的“云心”指的是佛心,而“冷”则表示其不再像以往那样热情。诗人以云彩为比喻,表达了佛心的冷漠,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世事的厌倦。

第二句“坐听鸣泉说苦空”,则是将作者自己置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聆听着泉水的流淌声,谈论着佛教的虚无观念。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淡漠,又展示了他对佛法的理解。

第三句“脱下袈裟调骏马”,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形象。他脱下了僧衣,换上了华丽的衣服,准备去调教好马。这里的“支公”指的是晋代高僧支道林,而“骏马”则象征着他的才华与智慧。这一句既体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追求,也展现了他对佛家修行的淡泊。

尾句“教人错认是支公”,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既表达了他的自信,又透露出一丝自嘲。他认为自己虽然换了装束,但依然能够让人误以为是支道林,从而展现出他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一顾。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佛学的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世事的淡然和对人生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