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
谓我三千字,能将百万兵。
岁华惊转瞬,踪迹半浮萍。
今日重过处,临风感慨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诗中意象、意境以及诗人情感等分析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字。
首先看第一句中的“青年”一词,是诗人自谓,表明其年纪轻、有志向。
“慕请缨”中的“请缨”是古时一种表示请求出使边疆的成语,这里指渴望建功立业。“策马问君平”中的“君平”是古代传说中的智者,这里比喻自己的朋友或知己。
“三千字”指的是《汉书》,这是汉代一部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能将百万兵”中的“百万兵”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表明自己能够用《汉书》中的治国之道来指挥百万大军。
第二句中的“岁华”指的是时光,“转瞬”则是时间迅速流逝的意思,“迹”是足迹,“浮萍”则比喻飘泊不定的生涯。
第三、四句中的“今”指的是今天,“重过”是再次经过的意思,“临风感慨生”则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之情。
【答案】
示例一:青年慕请缨,策马问君平。
译文:我年轻时就向往着为国效力,策马前往问候那些隐居在江湖之中的隐士。
注释:青年,年轻人,指自己。
译文:我说给你听,我能用《汉书》里的道理治理好国家,指挥百万雄师。
注释:君平,汉时人,隐居不仕,与世无争,常乘青牛车,卖卜于市。此处借喻隐居的朋友。
译文:一年的时光就这样飞快地从身边溜走;我的踪迹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四处为家。
注释:华,同“花”,这里指光阴。
译文:今日我再一次来到这风景秀丽的地方,面对眼前的美景不禁感慨万千。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