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史曾分校,中怀故独宣。
荀龙名第五,燕骏价逾千。
岂意题桥日,翻成赋鵩年。
空馀遗绪在,洒泪北风前。
【注释】
①外史:官名。汉太史令属官。②分校:校阅经籍,考核文义。③荀龙:即荀况,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④燕骏:指汉代飞驰如燕的骏马。《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时,有献千里马者,马至,果千里之马。⑤赋鵩:指《离骚》。鵩,鸟名。⑥空馀遗绪在:意谓自己的诗文已成绝响。遗绪,遗留下来的事物。⑦洒泪北风前:意谓涕泗横流,悲不自胜。北风,北方之风,这里指西风吹来。
【赏析】
这首挽词是作者为萧鸿逵写的。诗一开头便点明了萧鸿逵的官职——庠生,并说他曾在太学中“分校”,说明他的学识渊博,学问高深。接下来诗人又称赞萧鸿逵的为人——中怀特异独宣,言其性格豁达,不拘小节。然后写他的文章写得好——“荀龙名第五”、“燕骏价逾千”,意谓文章如荀况(荀子)那样名重于第五等,价值超过千钱。这两句既赞美了萧鸿逵的才能,又暗示他的家境贫寒,但他本人却从不以为意,依然过着清贫的生活。
第三句“岂意题桥日,翻成赋鴳年。”是说萧鸿逵生前为人耿直,曾因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被贬谪到边远地方去当县令,所以后人称他“翻成赋鴳年”。这里的“赋鴳”是指贾谊《吊屈原赋序》中所说的屈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中的“鴳”,也就是鴳鳡鱼,是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鱼类,比喻小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萧鸿逵虽然曾被贬谪,但心中志向不变,怎么能因为一点小事就改变自己呢!第四句“空余遗绪在,洒泪北风前。”则是说萧鸿逵的遗世独立的精神已经永远留在世间,而他自己也早已离开人世,只能在北风中为他洒下眼泪。
从这首诗的写作看,作者在对萧鸿逵的生平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后,便开始对他一生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诗的后半部分主要是用典,通过典故表现了作者对萧鸿逵的高度评价和深切的怀念。
全诗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式,首二句总写其才学,中间四句具体写其事迹,最后两句写其遗世独立之志。这种结构安排使诗歌既有层次感,又显得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