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里惭同隐,蓬踪感夙游。
君方令勾漏,予亦卧边州。
疏节苍松在,清名白日流。
谁知风雨夜,重对万山秋。

季秋八日发博罗数里许,风雨大作,因偕同游叶大夫张将军郑文学诸君子宿于张明府庄上三首

栗里惭同隐,蓬踪感夙游。

君方令勾漏,予亦卧边州。

疏节苍松在,清名白日流。

谁知风雨夜,重对万山秋。

【注释】

①“栗里”:古地名,今陕西省周至县。

②“蓬踪”:比喻飘泊不定的踪迹。

③“令”:指使,让。

④“卧”:指寄居。

⑤“青松”:这里代指张明府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全诗以风雨夜宿张明府庄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一联“栗里惭同隐,蓬踪感夙游。”意思是说,我惭愧地与朋友一同归隐于栗里,感到一种久别重逢的愉悦;然而,我的漂泊生涯却让我怀念着过去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里的“惭愧”和“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反思和自责。而“同隐”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第二联“君方令勾漏,予亦卧边州。”意思是说,你正在让位给勾漏(今广东省珠海市),而我则在边远的州郡中隐居。这里的“君”指的是叶大夫张将军,“予”则是诗人自己。这里的“卧边州”表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第三联“疏节苍松在,清名白日流。”意思是说,虽然我身居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你的名声如同清澈的泉水一样流传千古。这里的“疏节”和“清名”都是形容人的品行和声誉。

第四联“谁知风雨夜,重对万山秋。”意思是说,谁能想到在这样的风雨之夜,我们再次面对那美丽的山水风光呢?这里的“风雨夜”和“万山秋”都描绘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

这首诗通过风雨夜宿张明府庄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同时,诗中的“栗里”、“蓬踪”、“勾漏”、“白日”、“清名”等词语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