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迹倚空门,寒光涌玉坤。
依稀白作社,宛转兔为园。
锡杖高僧过,金经静夜翻。
峨山峰顶月,何意照湘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情感的把握,以及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逐句释义”“赏析”,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进行总结即可。

“后五草堂南纪草堂”:指诗人的居所。后五:地名;“草堂”:诗人自号。

“胜迹倚空门,寒光涌玉坤”:指诗人的居处背靠山峦,前临江水,景色秀丽宜人。“胜迹”:优美的风景或古迹。“空门”:佛教用语,指禅寺。“玉坤”:美玉,这里泛指青山。“寒光”:指月光。“涌”:流动的意思。

“依稀白作社,宛转兔为园”:指诗人在月夜下看到的景象。“依稀”:模糊不清。“白作社”:传说中仙人聚集的地方。“宛转”:曲折蜿蜒的样子。“兔为园”:传说月中有玉兔。“兔”:传说中的神物。“园”:园林。

“锡杖高僧过,金经静夜翻”:指诗人夜晚读书时的情形。“锡杖”:僧人用的拐杖,这里借指僧人。“高僧”:高僧,指佛家之人。“金经”:佛教经典。“翻”:翻阅。

“峨山峰顶月,何意照湘沅”:是说诗人站在山顶上看到月亮照耀着湘江和沅江,感到十分惊奇。“峨山”:指高山。“峰顶月”:指山顶上的月色。“湘沅”:湖南的湘江和沅江。“何意”:为什么。“照”:照射。

赏析:

此诗首联写自己住处之胜,颔联以景起兴,颈联以情入景,尾联写景抒情。

这首诗写诗人在山巅上观赏月光时的感受。首句交代了诗人居住的环境,即背靠高山,面对江水。颔联写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所联想到的事物。颈联描写诗人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景象。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慨之情。

首句点明自己的住所环境,即背靠高山,面临江水。颔联以景入情,即诗人在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时,想到了神仙的居住地——仙人聚会的地方和有玉兔出没的神宫。颈联写诗人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景象。诗人坐在窗前,借着皎洁的月光,读到深夜,忽然看见一轮明月从山顶升起,照亮了湘江河水,使诗人感到十分惊讶。末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