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来瘴岭忽经秋,同病怀归相慰留。
才薄途穷有知己,官迁名重生离忧。
岱宗树向云间出,河济舟如天上浮。
自古中原异边徼,风烟谁念马卿愁。
【注释】
方伯:长官。
才薄途穷有知己:才华不高,仕途坎坷,但遇到了了解自己的知己朋友。
岱宗: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
河济:黄河和运河。
边徼:边疆,边境。
马卿:指汉武帝时期的司马相如,曾为皇帝起草文告、作赋颂诗。后来因事被免官,流落至四川成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赴任山东途中写给同僚的赠别之作。首联写与友人同行到山东,忽然间秋天来临,瘴气笼罩山岭。“同来”表明与同僚一起来到这里,“经秋”表明时已入秋,“同病”说明大家患难与共,“怀归”则说明大家想到家乡,所以互相安慰留连。这两句是说:我们来到山东,突然又到了秋天。这里用了一个“经”字,表明这是一次意外的旅程,而时间之短竟令秋天到来,也反映出旅途的艰难,心情的悲凉。“才薄途穷有知己”,既道出了自己对前途的担忧,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况,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官迁名重生离忧”则是说自己升官发财了,但同时也要离别故友。此句中的“生离”即指离别,是说离开故土、亲友而升官发财;“名重”则指名声大振,是说官职升得很快。这一句是说虽然升官发财了,但是又要离别故友、离开故乡,所以内心不免感到忧虑。这两句一正一反,相互映衬。
颔联进一步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境。诗人以“树”、“舟”为比,生动地描绘了泰山、黄河、运河等自然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也暗寓着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之意。“岱宗”指泰山,“河济”指黄河。泰山高耸入云,黄河波涛汹涌,都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树向云间出”,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直插云端,令人叹为观止。“河济舟如天上浮”,写出了黄河水波浩渺,如同漂浮在天空中的船只,给人以壮丽之感。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泰山、黄河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厌恶之情。诗人以泰山为比喻,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涯的不满,认为官场如同一座高山,令人望而生畏,难以攀登;以黄河为比喻,表达了对于官场生涯的厌恶,认为官场如同一片汪洋大海,难以驾驭,令人畏惧。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心境。“自古中原异边徼,风烟谁念马卿愁”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中原”指的是中国,“边徼”则指边疆地区。“古”字在这里是一个虚词,表示时间的久远,也表达出诗人对于历史的感叹。“风烟”指风吹起的尘埃,用来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马卿”则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曾经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长沙郡(今湖南长沙)做县令。这里的“谁念”就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意思。这两句诗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深深忧虑之情。诗人以司马相如为例,表达了对于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和追求。
尾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深深忧虑之情。“自古”是一个虚词,表示时间的久远,也表达出诗人对于战争的反思。“中原”指中国,“边徼”则指边疆地区。这里的“古”字同样是一个虚词,表示时间的久远。“风烟”仍然指风吹起的尘埃,用来比喻战争带来的破坏和灾难。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所带来的破坏和灾难的深深忧虑之情。诗人以司马相如为例,表达了对于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和平稳定的渴望和追求。
【译文】
与陈方伯一同来到山东,忽然进入深秋时节。我们患病在旅途中相互安慰,留下彼此的思念之情。
我才华浅薄,仕途坎坷,但却遇到了了解我的知己朋友。随着官职的升高,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忧虑也随之增加。
泰山如同云间伸出的山峰一样巍峨壮观,黄河如天上漂浮的巨轮一般波澜壮阔。自古以来我国中原地区就与边疆地区不同,人们总是担心边关烽火四起会带来无尽的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