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东游探禹穴,清卿信息来公车。
沧波自逐轻鸥去,碧海从教尺鲤疏。
春雨荷锄栽玉术,秋花欹枕集方书。
谁知未厌烟霞癖,犹向怀人问子虚。

【注释】

东游:泛指远道旅行。禹穴:大禹凿山为池,后人称其地曰”禹穴”。

清卿:即刘清卿,字元振,唐玄宗时宰相。公车:汉代太学置三令以教弟子,一曰收,二曰遣,三日复。这里指刘清卿任太常礼部尚书,负责选拔和推荐人才到朝廷。

沧波:沧海,大海。轻鸥:海鸟,比喻隐士或志趣高洁的人。尺鲤疏:指《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后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述“鹏之背”云:“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所以这里的“碧海从教尺鲤疏”是指海阔凭鱼跃。

春雨:春天的雨水。荷锄:扛着锄头。栽玉术:种植玉石。

方书:古代的书目,多指经史子集四部书。欹枕:斜靠枕头。这句意思是说秋天时节,他靠在枕头上翻阅经史子集四部书,积累知识。

子虚:战国时期齐国的文学家。《战国策》: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使视之,问其故。曰:“臣所以困顿有此辱者,非情故也,亲戚困乏,故至布衣无以益心,闻君义甚,故来奉币略粥,是以不辞而报孟尝君。今君有难,无以我为事,请辞。”孟尝君曰:“诺!”冯谖于是持券市义,终身不返。这里用冯谖的故事表示对刘清卿的景仰。

【译文】

想起从前我东游探禹穴的时候,清卿的信息就从公车的使者那里传到了我这里。

沧海波涛随着轻鸥飘荡而去;碧海深处,任凭尺鲤自由游弋而不受拘束。

春雨时节,我扛着锄头去种白玉似的玉石;秋花盛开时,斜倚着枕席去读那方书典籍。

谁知我这人没有满足享受烟霞的乐趣的癖性?还常常怀念你这位怀才不遇的朋友啊!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仕途失意、隐居不仕的人。诗人在与他的交往中,对他的高尚节操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回忆当年东游禹穴之时,与刘清卿的相遇。当时,清卿刚刚担任太常礼部尚书,负责选拔和推荐人才到朝廷。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清卿被选入朝廷后,我的书信就像东流的大河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传达着他的消息。

颔联写诗人在海边的孤独生活。面对浩瀚的大海,他只能像一只轻鸥一样随波逐流,无法摆脱这种无奈的生活。同时,他又像一条尺鲤一样,在碧波之中自由地游弋,不受任何约束。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和向往。

颈联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的生活。他手持锄头在田间劳作,汗水浸湿了衣衫;他斜倚着枕席阅读古籍,沉醉于知识的海洋。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热爱自然和追求知识的高尚品质。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刘清卿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刘清卿是一个有着高尚节操的人,不会因为名利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和志向。同时,他也期待能够再次与刘清卿相见,共话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刘清卿的敬仰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