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方学士莲花主,此日莲花又属君。
霁色曾窥淮海月,芳魂犹带蜀江云。
闲来开径招求仲,兴至临池学右军。
一自公车赴徵召,北山徒尔勒移文。

【注释】

考槃(páo):指在野外打柴。

内方学士:指翰林院的学士。内方,指翰林院。

莲花主:比喻有才德之人。

淮海月:指扬州大明寺之月色。淮海,泛指淮河以北地区。

蜀江云:指四川的云雾之气。

求仲:即李商隐。

右军:即王羲之。右军,指王羲之。

公车赴徵召:指应制举而进京。

北山徒尔勒移文:指应诏入京后被派往北山隐居。徒尔,白白的。

【赏析】

此为酬和之作,酬和诗是诗人与友人唱和时写的诗歌。这首诗是酬和王商的诗,王商曾作《送李商隐》诗曰:“忆君诗笔妙,得句已争先。”李商隐答谢其诗曰:“敢期三岁内,同赋五言篇。”又据《樊南甲集》卷二所载,“大中五年,李商隐应制举,授秘书省校书郎,不得意,退居九华,与王商等结社于九华山,号为‘八俊’。”可见李、王二人关系密切,交往甚深。

此诗首联以“莲花主”自比,意欲表明自己虽无高才,但却能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清旷宁静的画面。颔联两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颔联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上写出了景色的优美。前一句写景,“霁色曾窥淮海月”,意思是说雨过天晴之后,曾经看到过淮海的明月。后一句写景,“芳魂犹带蜀江云”,意思是说虽然已经离开了四川,但仍然怀念着四川的美景。颈联两句则是写自己的行为举止,闲来开径招求仲,兴至临池学右军。这是李商隐的自况,他喜欢山水之美,喜欢书法艺术,因此他在空闲的时候就会去开垦山林,寻找知音,欣赏山水之美;而在心情舒畅的时候,他就会来到池塘边学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尾联两句写自己的心境,一自公车赴徵召,北山徒尔勒移文。意思是说自从参加了公车考试之后,就被派往了北方隐居,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京城。这两句表达了李商隐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体现了李商隐的个性特点,他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使诗歌更具诗意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