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枝瑞鹊晓相呼,为报干旄入浚都。
闾里共惊仙舄下,湖山空傍客星孤。
风清远渚飞兰桨,露冷丹枫倒玉壶。
莫道姮娥不可问,波光时自有明珠。
这首诗是诗人赵明府在普宁山居中,因为江舟小酌鼓枻中流,因感而作的。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首句“高枝瑞鹊晓相呼,为报干旄入浚都”,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高枝上的瑞鹊相互呼唤,仿佛在报告着什么消息。这里的“瑞鹊”指的是喜鹊,古人认为喜鹊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而“干旄”则是古代的一种旌旗,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带着某种使命或荣誉归来。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期待与喜悦的氛围。
第二句“闾里共惊仙舄下,湖山空傍客星孤”,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听到喜讯后的反应。诗人感叹道:“闾里共惊仙舄下”,意指整个邻里被这个好消息所震惊。这里的“仙舄”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穿着华丽的鞋子,如同神仙一般降临人间。而“湖山空傍客星孤”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因为朋友的离去让原本热闹的湖山变得空旷无人。
第三句“风清远渚飞兰桨,露冷丹枫倒玉壶”,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景象。风吹过远处的水边,扬起了飘动的花瓣;露水洒在丹枫叶上,仿佛倒映出晶莹剔透的玉器。这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哀伤。
最后一联“莫道姮娥不可问,波光时自有明珠”,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离去的理解和祝福。他认为即使嫦娥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即友人何时归来),但只要他时刻关注着这波光闪烁的地方,就能找到那位美丽的人。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许与信心。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感慨与祝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