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丹亦有言,之子在江黄。
井丹过闾时,余亦浮荆湘。
云羽各差池,未获同登堂。
忆昔顾生来,明经谒未央。
生也奉檄归,江汉空相望。
怅余未云遇,神交千里长。
去年余西归,比邻接辉光。
每怀生也进,遥知母也强。
昨日闻报书,云已游大荒。
造物茫何意,孝子心苦伤。
井丹甫作诵,清风激中肠。
因之感聚散,不独悲存亡。
如玉惭徐孺,生刍聊寄将。
【注释】
又代钱惟重挽顾母辞:钱惟重是作者的同乡好友,因战乱而亡故。作者用诗的形式来为好友祭奠。
井丹亦有言,之子在江黄:指钱惟重之母,她的儿子钱惟重死在江边(江黄)。
井丹过闾时,余亦浮荆湘:井丹即钱惟重,他死后,作者也流落到湖北、湖南一带。
云羽各差池,未获同登堂:云和羽分别指钱惟重的兄弟,由于战乱,未能一起登上高高的殿堂。
忆昔顾生来,明经谒未央:顾生指顾荣,他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曾官至侍中、尚书左仆射等职。
生也奉檄归,江汉空相望:顾荣奉命从京都返回故乡,只能远望江汉二水,表达自己的无奈。
怅余未云遇,神交千里长:作者与顾荣虽然不能相见,但通过书信交流感情,距离虽远却感觉彼此近在咫尺。
去年余西归,比邻接辉光:作者去年从京城回乡,与顾荣家的房屋毗邻。
每怀生也进,遥知母也强:作者经常怀念着顾荣的母亲,尽管身体虚弱但精神仍然坚强。
昨日闻报书,云已游大荒:昨天收到顾荣家人的来信,得知顾荣已经去世。
造物茫何意,孝子心苦伤:面对残酷的现实,作者深感造物主的无情。
井丹甫作诵,清风激中肠:钱惟重在悼念顾荣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悼念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顾荣的思念。
因之感聚散,不独悲存亡:因为钱惟重和顾荣的生死离别,作者感到悲伤和痛苦,不仅是因为生死离别,更是因为他们的友情已经化为乌有。
如玉惭徐孺,生刍聊寄将:作者惭愧于徐孺子没有像顾荣那样有才华,只能以一束生菜作为哀悼。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友人顾荣的悼诗。
钱惟重是作者的同乡好友,因战乱而亡故。作者用诗的形式来为好友祭奠。全诗语言朴实真挚感人至深。
首联点出“井丹”二字,表明作者与死者的关系。接着写两人的遭遇,一写“子在江黄”,一写“余亦浮荆湘”。二人的命运都与战乱有关,都是不幸之人。
颔联写自己与死者的遭遇。作者自比“云羽”,说两人都在战争中遭受了损失,未能一起登上高高的殿堂。这既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同情和哀悼,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颈联写两人的感情交流。作者回忆起过去的情景,感慨两人虽然不能相见,但通过书信交流感情,距离虽远却感觉彼此近在咫尺。这种感情交流,使得作者在与死者的交往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存在。
尾联写两人的共同经历。作者回顾了去年与顾荣家的房屋毗邻的情况,每次怀念着顾荣的母亲,尽管身体虚弱但精神仍然坚强。最后一句“昨闻报书,云已游大荒”则是对顾荣的死讯传来的消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顾荣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真挚感人至深。通过对两人的遭遇和感情的交流,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关心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深刻感悟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