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劬劬未仕初,灯前绩纺膝前书。
宪台有禄堪供奉,泉壤无由问起居。
钱氏千秋思令母,松庄一老共幽庐。
慈乌反哺心何了,也见光荣七十馀。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教子劬劬未仕初
- 关键词: 教子、劬劬(劳苦)、母、子、职事、禄
- 注释:此句描述了母亲教子之辛苦,且其子女尚未开始正式的职业生涯。”劬劬”形容辛勤工作的样子。
- 译文:母亲辛劳地教育子女,子女尚未开始职业生涯。
- 灯前绩纺膝前书
- 关键词: 灯前、绩纺、膝前、书
- 注释:描绘了一幅夜晚母亲在灯下缝纫、膝盖上放置书籍的场景。这些动作象征着母亲在繁忙之余仍不忘学习或阅读。
- 译文:灯光下,母亲仍在忙于织布和读书。
- 宪台有禄堪供奉
- 关键词: 宪台、禄、供、奉
- 注释:”宪台”指的是政府或官府,而”禄”指的是政府的俸禄。这里暗示母亲的儿子(可能为官员)有能力并被赋予责任以供养家人。
- 译文:我的母亲,她儿子在朝廷中有职位,能够承担起供养家庭的责任。
- 泉壤无由问起居
- 关键词: 泉壤、问、起居
- 注释:这里的“泉壤”意味着死亡后的坟墓,“问起居”则是询问安息者的日常事务。表达了一种无法再问亲人日常生活琐事的遗憾。
- 译文:我们无法在泉下询问您的起居。
- 钱氏千秋思令母,松庄一老共幽庐
- 关键词: 钱氏、千秋、令母、松庄、幽庐
- 注释:”钱氏”指代诗中的家族或作者自己,”千秋”表示长久的时间,”令母”是对母亲的尊称。松庄可能是诗人自己的住所或象征性的居所。
- 译文:钱家历经千年,思念您的恩德,松树下的老屋见证了我们共同的宁静生活。
- 慈乌反哺心何了,也见光荣七十馀
- 关键词: 慈乌、反哺、荣光、七十余年
- 注释:慈乌是知恩图报的乌鸦,此处比喻子女对母亲的报答之情。”荣光七十余”则指七十多岁的高龄。
- 译文:看着乌鸦反哺的情景,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仰,您已经七十多岁了,仍然享有如此崇高的荣誉。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位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爱及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并通过对传统孝道的赞颂,表达了对母爱的尊重和感恩。诗中通过描绘母亲的日常劳作和子女的职务情况,展现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敬意的作品,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和对母爱的颂扬,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