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凤去已无踪,尚有低吟墨里中。
一自梧泉衍九仞,至今菽水重三公。
石栏疑积千春雨,清影犹摇万里风。
遥想台州最胜事,渊源长自道之东。

【注释】

南山:指浙江省台州府的南面,即现在的天台山。凤去:凤凰飞去了。

墨里:指文辞里。

一自:自从。

梧泉:即“桐江”。

衍九仞:比喻才学深厚。九仞,周代宫墙之高八尺,九仞为七丈,这里形容才学深博。

菽水:豆汁水,泛指平民百姓所饮的粗劣饮食。

石栏:石质栏杆。

清影犹摇万里风:意思是说,诗人的诗句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依然有其影响力和魅力。

道之东:指天台山。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诗,以写景为主,兼写人世沧桑。诗中的“状元古井”,是诗人对天台山的别称。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南山凤去已无踪”,用凤去比喻人去,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次句“尚有低吟墨里中”,意谓虽然人已离去,但是诗人的诗歌依然流传。三、四两句“一自梧泉衍九仞,至今菽水重三公”则是对天台山的历史变迁作了形象的描绘。这里的梧泉是指桐江,桐江发源于浙江天台山,流经浙江、江西两省,最后流入东海。诗人在这里将桐江比作人才辈出之地,表达了对天台山人才济济的赞美之情。五、六句“石栏疑积千春雨,清影犹摇万里风”,进一步描绘了天台山的风景。这里的石栏是指天台山的石桥,千春雨指的是无数的岁月,万里风指的是广阔的天空。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天台山风景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遥想台州最胜事,渊源长自道之东”,则是对天台山的来历和文化价值的肯定。这里的台州指的是现在的浙江省台州市,是天台山的所在地。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天台山的文化价值,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